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油菜菌核病菌(S. sclerotiorum)为供试菌,通过测定1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发现丁香(Syzgyium aromaticum)提取物的抑制率为100%,抑制效果最好。确定其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并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在植物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试验中,发现供试提取物浓度为20mg干样.mL<-1>时,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香附(Cyperus rotundus)、乌梅(Prunusmune)、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莱菔子(Raphnus sativus)和丁香(Syzgyiumaromalicum)抑菌率均达50%以上,其中丁香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突出,抑菌率达100%。
在丁香提取物抑菌活性物质的分析试验中,利用气.质谱分析鉴定出丁香酚在提取物中的相对含量为54.704%,确定丁香酚是丁香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丁香酚对14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均低于200μg·mL<-1>,供试菌株中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油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和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对丁香酚较敏感,EC<,50>为31.04μg·mL<-1>、39.94μg·mL<-1>和29.33μg·mL<-1>表明其具有较广的抑菌谱。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法和菌丝干重法确定其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
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药效试验表明:丁香酚制剂在浓度为300μg·mL<-1>,400μg·mL<-1>,500μg·mL<-1>时对油菜菌核病均有一定的治疗和保护作用。离体叶片试验中,丁香酚500μg·mL<-1>的治疗和保护效果分别为65.33%和62.55%;盆栽试验中,丁香酚500μg·mL<-1>的治疗和保护作用为62.91%和54.2%。
丁香酚对油菜菌核病菌抑菌机制的初步研究,发现丁香酚能够延迟病菌菌核的形成时间:对菌核萌发菌丝有抑制作用;50μg·mL<-1>丁香酚处理的菌丝内部有大量囊泡结构产生:对菌体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钙含量及ATP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丁香酚处理生长中的病菌菌,能够降低菌体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钙含量;处理离体质膜悬浮液丁香酚能使菌丝质膜上的.ATP酶活性降低。初步研究了丁香酚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体内物质交换与能量变化等生命活动的影响。
通过紫外灯照射和高浓度丁香酚驯化两种方法对供试油菜菌核病菌进行抗性诱变。
紫外灯诱导菌核病菌,获得了3个抗性菌株M-1、M-2和M-3,EC<,50>在52.18μg·mL<-1>~73.55μg·mL<-1>之间,抗性倍数在1.31~1.84之间。190μg·mL<-1>丁香酚驯化诱导结果,经药剂驯化的7代供试油菜菌核病菌均产生抗药性,抗药性倍数在2.63~3.58之间,随这驯化代数的增加,抗性倍数呈缓慢增大的趋势。结果表明紫外灯诱导和丁香酚药剂驯化均能使供试油菜菌核病菌产生抵水平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