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ren_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文化是一个永恒而又常新的命题。研究中国农村文化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价值。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村文化受到了西方文明的严重冲击,出现了文化危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给中国农村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传统文化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苏区文化建设,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只有地主阶级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的局面;通过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培育了农民爱国主义情感,张扬了民族精神,推动了抗日战争,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通过北方解放区文化建设,强化了农村基层政权,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共通过以上文化建设理论及实践,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传递到社会的最底层,荡涤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观念,整合了社会文化,进而使农民的价值观念、心理、思想、行为方式等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实现了对文化的重塑。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果及经验,对于今天新农村文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当代启示。全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的依据,评析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阐明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重点、难点问题。第一章论述了文化及其相关概念、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化的论述、中共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阐述。第二章论述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包括近代中国农村文化的缓慢变迁,救亡与追求现代化需要先进理论做指导,传统社会转型呼唤先进理论,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第三章论述了苏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及特点。重点论述了苏区的文化教育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妇女解放、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中共通过苏区文化建设,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只有地主阶级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的局面。第四章论述了华北、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内容及特点。重点论述了华北、陕甘宁根据地文化教育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解放妇女、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第五章论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北方解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及特点。重点论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北方解放区的干部教育、大众教育、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论述,证实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路线的正确性。第六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农村文化的影响:实现了近代农村政治文化变迁、通过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对农民落后思想的改造,基本实现了农村社会的移风易俗、科学地解决了文化的社会结构定位与历史定位问题,保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动了向文化自觉的转变。第七章论述了中共领导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通过改造农村文化不同派别的分析,论述了非马克思主义改造农村文化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结语部分论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其他文献
人机交互是虚拟装配的本质特性和技术瓶颈,能反映交互过程的装配体模型构造,是虚拟装配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给出一种时序的装配体模型,对时序的聚合关系、时序的约束关系以及
北京作为京师的“首善”意义 ,表现为它是国家主流文化的孵化器和辐射源。其文化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髓。北京有深厚的历史沉淀与悠久的文化传统 :以建筑、民
经历了幼少儿时期的家庭环境,与继母之间的不和睦关系以及人生的不幸,小林一茶度过了悲欢离合的一生。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共创作了近两万首俳句、独特的俳文、日志,在文学史
随着磨削制造技术的发展,采用非球面光学器件的高性能光学系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大型投影电视、高清晰电视、高速复印机以及照相机中。相对于传统的球面光学器件,非球
<正>课后延时服务是对学校课程建设的考验,也是对学校管理的考验严静秋(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校长助理):成都市小学学段的课后延时服务于4月28日正式全面实施,初中学段目
会议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手段越来越先进,研究内容也越来越深入。目前利用雷达去研究海洋已经愈发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研究海表面的雷达回波仿真技术能够加深理解海
目的:研究女贞子炮制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优选女贞子的炮制工艺,探讨女贞子的炮制机理。方法:在对女贞子古今炮制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女贞子生品及不同工艺炮制品(清
自然人的隐私权依法应受保护。公众人物因其事业与社会和大众的关系密切,基于公共利益、新闻价值或公众的合理兴趣,有必要对其隐私权进行适度限制。但是,在对公众人物隐私权
微动疲劳损伤是工程中最为常见、最普通的一种损伤形式,微动疲劳损伤可以加速受微动作用构件的表层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降低构件的疲劳寿命,甚至造成灾难性的事故。本文以
以石羊河中游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56-2009年的径流损耗特征,通过相对损耗率和Fisher最优分割法等确定了人类活动对径流损耗的显著影响拐点为1975年,明确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