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驱动因子与LUCC之间存在一定紧密的时空联系,区域内产生不同土地覆被变化现象体现了不同人文因子对其产生的直接和内里作用效果。通过分析秦岭地区人文因子与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关系,可以反映不同人文因子对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过程,对于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提供更合理的理论依据。以秦岭2000、2005和2010年土地覆被数据、人文因子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相关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文献总结法,并借助SPSS和GIS分析功能及编程设计,辨别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人文因子类型,实现这些人文因子的空间定量化表达,进行典型人文因子对LUCC的空间关系分析。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秦岭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优势土地覆被类型为林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变化特征,面积呈现减少状态的土地覆被类型包括耕地、未利用地、草地和水域,呈增加状态的类型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变化较活跃的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变化较为缓慢的为草地;变化趋势有波动差异的为林地和水域。空间上,变化区域以条状和碎斑块形态存在,变化主要主要集中于汉中、安康和商洛,坡度为0°-20°之间的区域,坡度30°以上的区域变化相对较少。(2)筛选出影响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人文因子包括:人口密度、第一产业增加值、粮食总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男女比例六个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受人口数量变化、人们生活水平与生产需求、农业技术水平以及相关生态保护政策等因素影响。(3)通过秦岭地区典型人文因素指标与其LUCC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可知,二者的空间关联度与坡度有关,空间关联性强度随坡度的增高而减弱;对于人口密度而言,在坡度为0°-10°之间,人口密度与LUCC的空间关联性表现较为突出明显,主要影响的土地覆被变化类型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对于粮食产量而言,在坡度为10°-20°之间,与LUCC的空间关联性表现较为突出明显,主要影响土地覆被变化类型为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