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觉负荷理论(Lavie,1995)认为,当前任务知觉负荷的高低决定了选择性注意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如果当前任务的知觉负荷较低时,任务的加工过程只使用了一部分注意资源,剩余的注意资源将自动溢出,使无关刺激得到加工,从而产生干扰效应。如果当前任务的知觉负荷较高,注意资源被消耗殆尽,那么任务无关的干扰刺激将得不到进一步的知觉加工,干扰效应也会随之消失。知觉负荷理论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然而面孔的加工似乎是一个例外。有观点认为知觉负荷理论主要探讨的是自上而下的意志加工,而面孔信息加工可能是由刺激驱动的自下而上的,因此不受知觉负荷的影响。面孔携带者丰富的社会信息,这些社会信息的加工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是强制的还是有一定灵活性,无论在面孔识别还是面孔社会范畴加工的领域,都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知觉负荷操作为研究面孔社会信息的加工的性质提供了很好的角度。本研究选取了面孔两种典型的原生社会信息种族和性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从考察知觉负荷对面孔种族和性别加工的影响,对面孔社会信息的加工方式以及加工的强制性和灵活性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以往研究认为面孔种族加工优先于性别加工的观点进行验证和补充。采用经典的侧抑制任务的变式,在4种不同的知觉负荷水平下同时呈现不同种族和性别信息的面孔作为干扰刺激,利用任务名字的种族和性别与面孔种族与性别可能存在的不一致而产生干扰效应,来考察面孔种族和性别信息加工的强制性与灵活性。其中实验1考察了知觉负荷对面孔种族信息加工的影响;实验2a和2b考察了知觉负荷对面孔性别信息加工的影响;实验3作为基线任务,对实验1和实验2的任务难度进行了比较;实验4b与4b将面孔种族与性别同时引入,考察知觉负荷对它们加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面孔与任务无关时,陌生面孔种族的加工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独立于知觉负荷水平的倾向。任务知觉负荷水平的升高,没有使面孔种族的干扰效应消失。结合前人研究,说明了面孔种族加工可能在前注意阶段便已开始,且具有一定自下而上的强制性加工特点。2.当面孔与任务无关时,陌生面孔性别的加工受到知觉负荷水平的调节。负荷水平较低时,面孔性别干扰效应存在。在任务的知觉负荷水平较高时,面孔性别得不到加工,干扰效应消失。说明面孔性别信息的加工并非是强制的,会受到可用注意资源调节,具有一定灵活性。3.当面孔与任务的相关性提高时,面孔性别的加工也独立于高知觉负荷。进一步说明面孔性别的加工是意志加工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具有较高的加工灵活性。4.在知觉负荷较高的情况下,陌生面孔的种族与性别相比,加工优先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