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前见”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出版于1925年。1983年中国大陆首次出现其中译本,近三十年以来,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层出不穷,仅在中国大陆就出版了二十八部,受到了广大中国读者的欢迎。国内学术界对The Great Gatsby的翻译研究主要是从文化和翻译策略的角度对几个译本进行差异性的比较研究,但很少有读者研究其差异性背后的深层原因。在对同一个文本的翻译中,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不同,译本所传达出的韵味迥异,对于经典作品的重译也是愈演愈烈,这些都是The Great Gatsby的翻译和重译中的现象,本文以译者为角度客观地探索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通过对乔志高《大亨小传》(1971)、巫宁坤《了不起的盖茨比》(1983)、范岳《大人物盖茨比》(1983)三个译本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对译者的研究,笔者发现译者“前见”是影响文本的最重要因素,然后继续考察其有效性和必然性,探讨The Great Gatsby不断重译的原因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并结合具体案例反思当下重译本出现的仿制现象。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追溯了The Great Gatsby在美国的复兴过程以及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The Great Gatsby中译本层出不穷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第二章从译者出发,探寻译者经历、审美趣味、学术积累以及思维定势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的译本成因,考察译者“前见”的必然性和有效性;第三章重点从文本的历史效果上探讨译者“前见”的“失”与“得”,译者“前见”的“失”在于其产生历史性误译的不可避免性,从译者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出发,The Great Gatsby译本中的历史性误读可以作出合理性的解释。译者“前见”之“得”在于其可以通过“前见”走近文本:一方面文本是以历史的方式存在着的,因而历史的理解是接近文本的唯一可能性,另一方面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具有许多不确定的点,其文本空白要求读者和译者重新发现新的意义。文本在每一时代的历史性误读中延续了生命,从而常译常新,在重译的过程中不断地接近真理。本文的特色在于对The Great Gatsby译者“前见”的详尽研究,来以此谈论译本的成因,认为译者“前见”是影响译本差异性的最主要因素,并通过当前泽本中出现的仿制现象来反思重译的得失。
其他文献
7月19日,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审议相关文件,研究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省委书记、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
<正>近日,袁隆平院士来到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出席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当天,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
<正>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以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5月~2012年10月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病例,共计460例,根据是否罹患
会议
在古人的观念中,不仅产生了万物有灵的泛灵信仰,并且相信人的灵魂不随肉体的死亡而消失,而是可以离开肉体独立存在。这种灵魂不灭的信仰使得鬼神信仰、祖先崇拜等观念逐渐深
阎连科曾在访谈中表露,凡是有地理的物质的故乡,才更有深入理解的家乡,把整个中国稍作浓缩,所有的事情都放在村庄,乡村稍微放大即是一个国家。在中国当代乡土小说作家中,莫言
东汉名士范巨卿,山阳金乡人,其生卒具体年代已不可考,在汉代以来的诸多历史文献及文学作品中,范式(字巨卿)的故事一再得到书写与传播,而也正是在这样的书写中,范式及其相关的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很多教育机构不断的重视我国的教育市场,采取了多种方式与我国教育机构进行大力合作,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效益和经济利益。中外合作办
目的 探讨优质服务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参与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也早已到来,海量的数据为信息化时代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数据量过于庞大,也使得计算机信息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主要和计算机网络本身存
通过现场取样分析和热力学计算,评价了工业化生产GCr15轴承钢LF精炼工序的脱硫能力。分析了精炼温度、钢中酸溶铝含量、精炼渣的光学碱度对LF精炼过程硫分配比的影响。由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