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几乎不可避免。虽然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对待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历来是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研究讨论并存有争议的问题,但是正如Horner (1988:213)所说,“对学生反馈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纠正学生的错误是被普遍接受的。”从上世纪50年代起,研究者们对错误纠正做了大量研究,他们往往根据在写作,口语,词汇,语音教学中收集的语料,研究要不要纠正,什么错误应该纠正,什么时候纠正,如何纠正这些问题。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课堂中的纠错终究不是教师的单方面行为,也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了解学生的态度和观点。毕竟,我们是在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许多语言学家也强调了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Krashen (1982)的情感过滤假说指出,二语习得的过程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这是决定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Rogers (1969)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者内心世界的情感,思想在学习中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看法和性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2001)在长期的实证研究之后也提出,影响外语学习和教学成功与否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的情感。试想如果教师在纠错中只是从自己角度出发,忽视学生的看法,势必具有一定盲目性,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不利。本文正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课堂纠错进行了一次再研究。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错误的定义,错误和相关术语的区别,错误研究的重要性和本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Krashen (1982)的情感过滤假说;Rogers (1969)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Maslow (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第二部分是纠错方面的文献综述,包括什么是纠错,是否纠错,纠什么错,什么时间纠错,如何纠错,谁来纠错六个方面。第三章介绍了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英语专业4个教师和106个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为对象,研究方法为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和访谈,研究问题为:1.学生对课堂纠错的总体态度怎么样?2.教师在课堂中用了哪些纠错方法?3.学生对这些纠错方法的看法如何?4.教师的纠错行为和学生的看法有没有偏差?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问卷调查和采访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基于这些结果作了一些讨论。研究的第一阶段,作者从2005年4月到6月观察了南京晓庄学院英语专业4个教师的课堂,以Lyster和Ranta (1997)提出的六个纠错方法为基础,总结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八种纠错方法,并统计出教师每种方法使用的频率。研究的第二阶段,作者以这八种方法为内容设计了一份问卷,发放给106名学生,调查学生对教师这八种纠错方法的态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之后又采访了16名学生,要求他们谈谈对教师纠错的看法。最后作者用SAS软件分析两个阶段得出的数据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课堂纠错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纠错行为和学生的观点态度有较大偏差。这与当前比较盛行的交际法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不太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