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肉食品追溯的实现更是重中之重。肉食品来自于畜牧业生产,其包含了饲料、饲养、屠宰、加工、储运、物流及销售等多个环节,牵涉到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多个利益主体,追溯体系建设也最为复杂。体系的各参与主体因为意愿不同,对追溯体系的目标要求也不同:政府要求有了追溯体系后,出了问题可以找到谁是谁的,维护社会稳定,是一种精确的问责手段;大型企业要求通过建立追溯体系,内部可实现追溯管理,对生产全程进行精确控制;小型农户对于追溯没有主动需求,只能被纳入被动管理的格局。 如何解释这些不同的意愿选择,如何让肉食品质量追溯真正加快普及与运行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本文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确定的逻辑框架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深入肉食品产业链内部进行分析研究。从肉食品追溯体系的建设主体“肉食品企业”的角度,对肉类产业链实行追溯体系进行了相关的经济分析。首先通过大量文献综述,理清了食品追溯体系的概念及功能,对农产品特别是肉食品进行追溯体系建设的必然性进行了理论论述。由于肉食品质量安全存在外部性、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等特征,质量追溯体系应遇而生。事实上,解决肉食品质量安全的外部性问题是政府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而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不一定要解决,甚至必须遵循与保持这一规则来建设追溯体系。基于此,本文对追溯体系的原则、目标及肉食品供应链的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进行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近年来在可追溯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对发达国家的追溯体系进行了汇总分析,包括三方面:(1)制度、法规、法律的进展(2)政府类项目进展,主要包括商务部肉类蔬菜流通领域追溯及“放心肉”工程,农业部的疫病追溯体系等(3)对企业实施追溯体系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技术框架和实施框架。对中国企业建立肉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国际、国内背景进行梳理,对中国食品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总结了当前所有用到的先进技术,并对企业实施追溯体系的动机及与政府监管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对肉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点及阻碍肉食品企业可追溯体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追溯体系在企业应用的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笔者对鸡、猪、牛肉的一些龙头企业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研并进行了综述分析。 本文研究的特色在于:(1)技术与经济研究的结合,能够深入到技术实现的各个环节,对肉食品追溯的实现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方面:运用案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肉食品企业建立追溯体系的主要阻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