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是语义演变的一种特殊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常常会出现“词穷”的现象。这时交际主体习惯于选择在原有词形基础上生发出新义的方法弥补这样的空白,于是词义的泛化就开始了。本文将词义泛化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结合语义学、语法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对汉语人名意义泛化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当下流行语中的一些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分析了其在泛化类型、泛化程度、组合形式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文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概况、研究对象和范围。指出研究汉语人名意义泛化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虽然不少学者已经对词语的意义泛化及人名进行了研究,但是针对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将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作为一个开放的集合,以规范性词典收录的意义泛化人名为参照点进行细致分析。第二部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概念界定。首先对人名的上位概念——专有名词是否具有涵义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作为语言现象被研究的专名是有涵义的结论,进而指出人名也是有涵义的。人名的涵义就是所指对象的陈述方式,是人们对人物的认知和评价。然后从词义泛化的概念界定开始总结出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定义,并将其与词义扩大和作为修辞手段的临时泛化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归纳了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的主要特点和来源。第三部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语义分析。首先从意义泛化的方式角度,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分为类化、借代等五个主要的类型。然后通过“同一人名形成的不同泛化义之间”、“同一泛化类型的人名之间”等几方面的对比分析了泛化程度的不同,指出泛化过程是一个连续统,存在泛化程度的不同,但未有明确界限。同时还总结了人名泛化在意义方面的表现以及人名意义泛化的文化及时代特性。第四部分:汉语泛化人名的语法分析。主要列举了意义泛化的人名在组合关系及一些框架结构中的表现,意义泛化前后人名在句中语法位置的异同。指出这些是一种因意义变化而引起的超常搭配,也可以说是超常搭配下的语义变化。第五部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动因分析。首先分析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心理动因,主要从原型范畴、转喻和认知语境等理论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接下来分析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指出汉语人名意义泛化是在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认知规律以及媒体的推动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第六部分: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进行全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