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加与耕地需要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新的城乡一体规划正在逐步开展,对农村居民点进行空间布局优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对缓解用地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着重探讨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与集约用地模式。本文以GIS技术作为数据处理的工作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全面调查和实地典型验证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力求定性、定量、定位三相结合。论文围绕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和集约用地模式这个中心,从理论、方法、技术、实证等多个层面进行了研究。(1)基于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定性定量的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从多个影响因素入手,分析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根据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结合居民点类型划分原则,将昌平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四种类型:山区地质灾害迁移型、生态环境保留型、城镇化发展型和中心村规划型。(2)参考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布局方法,同时结合昌平区的地理和区位特点以及各种方案在实践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就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点因地制宜的提出空间布局优化方案:逐步搬迁、保留复建和保留发展、集团式布局城镇化型、卫星式布局中心村。(3)从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的概念出发,总结归纳多种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集约用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归纳的集约用地模式和昌平区典型村庄农村居民点实地调查现状,创造性的提出了三种适合昌平区农村居民点发展的集约用地模式:山区分散集约用地模式、平原集中集约用地模式、交通带状集约用地模式。结合昌平区布局优化和集约用地进行对应分析,因地制宜,达到布局分散也集约、布局集中更集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