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1],多见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年龄越大发病率则会越高,目前对于有症状的肌瘤,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方法,以往的手术治疗肌瘤一般是手术切除子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为了保持生理功能的完整性,趋向于选择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来治愈肌瘤,传统的剔除肌瘤方式是开腹进行,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上得到开展,现对二者的临床效果作一对比分析。目的:通过对分别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在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剔除肌瘤数目、剔除肌瘤最大直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最高体温、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方面的类比,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而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各自的临床最佳适用情况。方法:1依据纳入标准选取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并且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或者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77例,其中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82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95例。2将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将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收集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效果、恢复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3采用SPSSl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术前如患者年龄、生育状态、肌瘤大小、生长部位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本次研究中,两组术中情况的对比,开腹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短、术中剔除肌瘤个数较腹腔镜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和剔除肌瘤最大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次研究中,两组术后情况的对比为,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开腹组短、腹壁手术瘢痕微创;而开腹组的术后病率方面则比腹腔镜组低,平均最高体温亦低于腹腔镜组。结论: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展示出其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亦存在着局限性,如手术指征有限制甚至可能出现中转开腹的情况,并且在本研究中,手术时间上开腹组更短、开腹组剔除肌瘤个数多、术后平均体温开腹组比腹腔镜组低、住院总费用开腹组比腹腔镜组少。所以,任何肌瘤剔除术,都必须依据患者本身的具体需求结合肌瘤的大小、位置、数目、盆腔是否粘连、是否有合并症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个体化选择。因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能完全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通过本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优缺,各有适用,临床上应合理分析、个体化选用,力求为患者选用最优的治疗方案,达到临床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