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丁玲笔下的“莎菲”型形象的文化内涵及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玲是最早意识到女性命运、树立自觉的性别眼光的作家。1928 年,《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震动了整个文艺界。这部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品一直以来都得到了评论界较多的关注。本文从丁玲笔下“莎菲”这个具有典型“女性自我”意识的形象的分析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为参照,挖掘在基于创作主体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情感体验上所产生的艺术意蕴以及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冲撞和夹击下,“莎菲”型形象的特殊文化内涵,并在同传统的评判主体进行比较后进一步对创作主体的文化心理结构做了有力的阐释。论文重点在于从“女性主义”出发剖析这些形象背后的文化选择。由作家塑造的与时代“不合时宜”具有典型文化反叛色彩的“莎菲”型形象来看,以男性为参照系,追求成为一个独立大写的人的“强己”意识,是丁玲创作和做人的重要特点。丁玲的强己意识的形成,既有家庭的影响,也是以当时出色男性为参照、自觉学习的必然结果。丁玲的强己意识在创作中表现为女性独立人格的觉醒和对性别角色的反抗,在做人方面表现为以成功男性为榜样,从而靠拢主流文化与亲近政治。丁玲所取得的成就和所经历的磨难,都与这样的做人姿态和文化心态有关。通过对创作主体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考察,“莎菲”型形象的在传统文化下的“格格不入”以及丁玲的强己意识有着值得充分肯定的价值意义。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中心内涵和试图要深度解析的地方。栽本研究中,笔者始终认为丁玲是一个象征。她的强己精神揭示了女性的奋斗、解放与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那种既合作又对抗的复杂关系。女性话语要么依附男性话语而取消自己,要么最终从男性话语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种正常的嘹亮的女性声音与雄放的高亢的男性声音形成美妙的合唱。尽管丁玲希望的是后者,但结局明显地并不圆满。这也许才是丁玲留给后人思考的意义之所在。从对传统评判体系解构的角度出发来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试以比较剖析,相信是一个研究领域的突破。希望在妇女—社会性别进入中国文学史主流后为笔者所在的学科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做一些探索和贡献。
其他文献
电力变压器故障的机理难以应用准确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 ,故障现象与故障原因之间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并利用模糊理论预处理数据 ,建立了基于模
本文论述对高度近视,即病理性近视的新认识、新观点和实验性近视的新发现。首先介绍日本厚生省制定的病理性近视的诊断标准,按此标准统计,日本国高度近视的发病率是2.16%。提
列车通信网(TCN,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是将列车上各智能部件连在一起的网络,它由多功能车辆总线和绞线式列车总线组成。为了列车的安全行使,列车通信网中的数据传输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城市金融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选择与金融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对金融竞争力进行评价,建立金融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最
河流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损害,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国外河流生态修复理念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实践。通过我国
利用五分钟高频数据,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间基差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样本期内的大部分时间里,沪深300指数期货呈现出正基差的现象,且基差
在地球环境被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困扰的今天,我们在反思一百年前的现代建筑运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面对现实环境的压力,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日渐受到重视。可持续问题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生活教育进行了整 合,开发并设置了《品德与生活》课程。下面是我们哈尔滨市南岗区任课教师有关这一 课程的教学
背景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类常见的卒中后情感障碍,约三分之一的卒中幸存者患有PSD,PSD与卒中患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卒中相关并发症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