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唐代教育与文学”之“私学与文学”中的寺院教育部分。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其教育的发达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教育大致分为官学和私学,官学自高宗时期呈现衰微趋势,之后屡振不兴,而私学则蓬勃发展起来。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成上,寺院教育都可以说是唐代私学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在寺院学习的士人基本采取自学方式,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大多数文人一样是为了在科场上金榜题名,但是所受到的熏陶远不止科举考试所规定的内容。寺院作为一个能够充分展现唐代灿烂文化的窗口,在文学艺术各方面都给予了寺院学习士人丰富的精神滋养,这不仅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大景观,而且对于唐代文学的整体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本文即欲探讨以上现象。 本文从探讨唐代官学衰微原因入手,这对于研究唐代私学的发展是一个借鉴。本文认为唐代官学衰微原因除了有政府经济拮据、学风败坏等问题,还与进士科课程不能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以及官学教师地位与自身素质低下有关。在“进士科”一节中,本文分析了进士科没有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原因,并认为官学中并不总是由官学教师教授,一些名士也被延请进行讲学。另外,弘文馆和崇文馆在唐代官学一蹶不振的状况下仍旧能够保持其正常运作,本文认为这与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有关。相对于官学的衰微,寺院教育的兴盛必然有其优势所在,本文第二章即欲描述唐代寺院的教育环境,其目的在于揭示寺院教育的兴起原因并为下文中的寺院教育对唐代文学之影响作好铺垫。其中的创新点为1、提出对于唐人“三绝”解释的不同看法;2、分析庸人喜好寺院创作之原因。本文第三章为“寺院教育与文学”,其中的创新点为1、唐人寺院学习方式及生活状况研究;2、寺院学习士人身份研究;3,唐人寺院题诗的种种形态以及对寺院学习士人之影响;4、寺院讲经对于寺院学习士人之影响;5、关于佛教对庸人丧葬仪式之影响以及与唐代小说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