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amiao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炭微孔发达、比表面积高、吸附能力强,是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食品与制药、催化剂载体和电极材料等领域。活性炭通常采用物理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制备,其比表面积通常在1500m2/g左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容量电池、高容量电容器的生产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市场对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比表面积大于2000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双电层电容器的成功应用,使得对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与应用的研究得到广大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本文较详细地综述了国内外活性炭及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进展,研究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和在电极材料和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探讨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活化机理及尾气成分分析等。 本文分别采用竹屑和煤作为原料,KOH作为活化剂,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其比表面积分别为2996m2/g和3135m2/g;分别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优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选用竹屑和煤作为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原料是可行的,竹质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活化温度800℃,浸渍比1.0,活化时间2h;采用煤质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活化温度900℃,浸渍比4.0,活化时间1.5h。采用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试仪,利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77K下对N2的吸附等温线、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竹质和煤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孔容分别为1.63cm3/g和1.72cm3/g;根据ASTMD4607-94测定了相应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竹质和煤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分别为2558和2657mg/g;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孔结构象尺寸大小相同的网格一样比较均匀,主要孔隙为微孔和中孔,孔径分布也相对比较集中,和常规物理法或化学法活性炭的相比,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大孔较少;采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高比表面积竹质活性炭的XRD分析,结果表明K2CO3是活化过程中生成的主要化合物,当温度达到673K时就会检测到K2CO3的存在,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K2CO3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采用气体分析仪在线检测了活化过程中的尾气成分,并对尾气成分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采用热分析仪测试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活化过程中的TG/DTG曲线,据此探讨了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活化机理,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活化过程经历两个主要阶段,即低温活化段(300℃以前)和高温活化段(550℃之后),低温活化属于生孔活化的预活化阶段,也即活化诱导期阶段,高温活化阶段主要发生活化中间体与反应物料表面的炭颗粒作用,
其他文献
焦化厂公租房项目作为第一个在高层公租房中技超低能耗被动式策略进行设计的住宅建筑,同时结合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技术,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分析超低能耗被
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后有鸥天老渔所题跋文,对于鸥天老渔,学界历来不清楚其姓甚名谁。本文考证鸥天老渔即明末溧阳人宋献,字献孺,自号如园,家中筑有鸥天别馆,均与跋文
工程预结算审核是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并保证项目目标管理的实现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自动流量平衡阀电磁辅助实体模快速制造技术的研究,对电磁辅助实体模快速成形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电磁辅助实体模快速成形技术是一种新型拉延件
2014年10月16日-1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江苏省邗江中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承办的"中国教
齿轮在汽车、航空、航海、风电以及各类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主要作用是传递运动和动力。近年来,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汽车制造厂商迫切需要通过削
目的 在肝癌和鼻咽癌高发区进行联合筛查,建立肝癌、鼻咽癌高危人群队列及“双阳性”人群队列,定期复查和追踪,分析高危人群的自然转化规律,探究“双阳性”人群与肝癌或者鼻
<正>"颜筋柳骨",这是个众所周知的名词,其实,唐朝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不仅书法用笔骨力劲健,有"柳骨"之美誉,而且,作为唐朝大臣,他的三次进谏更是流传青史。《资治通鉴》卷241记
导电棒在有色金属电解过程中既引导大电流又承重,其导电性能与成品板的质量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一个电解周期后在其表面形成的化学物质会影响其导电性,由此发热会引起导电棒弯
以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为目标,积极开展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建立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及整体思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