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一论断的提出,既指出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明确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交通基础设施的均衡分布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基础,也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科学研究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和程度,判断耦合发展态势,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成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关系研究基础上,首先回顾了非均衡发展及运输经济学经典理论,梳理了非均衡和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及方法;其次,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主成分分析-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方法进行指标赋权,计算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第三,运用有限个体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并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度量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非均衡程度及主要来源;第四,剖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非均衡发展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静态和动态耦合模型,量化分析不同时期的相互作用强度;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UT-UE关系模型,以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以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98-2018年的相关数据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各省间交通基础设施非均衡度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度均呈现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变化过程,但总体上各省间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差距在缩小,而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却在扩大;从耦合关系看,交通基础设施非均衡与经济非均衡之间的静态和动态耦合呈现不同的变化状况,静态耦合经历了先减小后上升的过程,最低点出现在2003年左右,东部地区与其他区域间耦合状况最好,东北地区与其他区域间耦合状况最差,总运输线路和高速公路的非均衡分布是阻碍耦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动态耦合呈现周期性发展变化,二者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时期集中在2003~2008年,近5年开始向共同下降的“退化再生”状态转变,说明区域间非均衡发展状况将有所缓解;从长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表现为正向的相互关联,关联度集中在0.5~0.8之间,但部分区域存在-2~3年的时滞。
本文在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关系研究基础上,首先回顾了非均衡发展及运输经济学经典理论,梳理了非均衡和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及方法;其次,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主成分分析-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方法进行指标赋权,计算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第三,运用有限个体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并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度量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非均衡程度及主要来源;第四,剖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非均衡发展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静态和动态耦合模型,量化分析不同时期的相互作用强度;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UT-UE关系模型,以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以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98-2018年的相关数据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各省间交通基础设施非均衡度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度均呈现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变化过程,但总体上各省间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差距在缩小,而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却在扩大;从耦合关系看,交通基础设施非均衡与经济非均衡之间的静态和动态耦合呈现不同的变化状况,静态耦合经历了先减小后上升的过程,最低点出现在2003年左右,东部地区与其他区域间耦合状况最好,东北地区与其他区域间耦合状况最差,总运输线路和高速公路的非均衡分布是阻碍耦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动态耦合呈现周期性发展变化,二者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时期集中在2003~2008年,近5年开始向共同下降的“退化再生”状态转变,说明区域间非均衡发展状况将有所缓解;从长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表现为正向的相互关联,关联度集中在0.5~0.8之间,但部分区域存在-2~3年的时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