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风格特质及其成因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chen_d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元散曲语言修辞、句式章法、情趣立意等方面雅、俗文化元素的并立,论析了元散曲以俗见雅、雅俗合一的风格特点及其构成方式。本文的中心论旨为元散曲包蕴了元代雅俗多层次的文化元素,它得益于元代士人借俗写雅,以雅化俗的主观努力,是元代士人主动顺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必然结果。围绕这一中心论旨,本文主要从元散曲雅俗交融风格特质的构成、雅俗冲突与融合的方式、雅俗合一风格特质的成因等三个方面,考察和分析元散曲独特的艺术风貌。本文上编论述元散曲雅俗交融风格特质的构成,主要分为四章。前两章分析了元散曲的俗文化特质。第一章从文本构成角度分析元散曲中市民化的语汇构成和散文化的章法结构营造了元散曲的“俗”味。第二章从题材内容角度探讨了元代底层文化心态对士人价值体系的渗透和改造。第三、四章论述了元散曲中雅文化特质的构成。第三章通过分析元散曲中对偶、用典、隐括等多种艺术修辞手法论述元散曲的雅化方式。第四章从元代士人心态角度分析这一雅文化特质的成因。第五、六章组成了本文的中编,集中分析元散曲雅俗冲突与融合的方式。第五章通过分析元散曲内容、结构、语言等雅俗文化元素的不匹配,认为雅与俗两种风格元素以二元对立的创作模式普遍并存于元散曲作品中。第六章探讨了元代士人在元散曲的创作中对元代俗文化元素的借用和改造,认为“和而不同”的雅俗融合方式使元散曲既“耸观”又“耸听”,成为雅俗共赏的复合型文化成果。本文的下编分为由七、八、九三章组成,系统分析了元散曲雅俗合一风格特质的成因。第七章从社会角度分析了元散曲的现场演绎方式和接受者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认为曲家的创作内容和风格较易受到现场环境和接受者的制约和引导,这有利地推动了元散曲的雅俗交融风格的形成。第八章从文化角度论析元代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元代儒学朱陆合流的学术理念和思想界包容开放的思维方式,以及这些文化因素对元代士人平等开放的文学观念和元散曲雅俗交融风格的影响。第九章从创作心理角度分析了元代士人通过散曲创作实现自我塑造的创作动机。他们借文学创作转化焦虑,获得个体精神的替代性满足,并借以完成个体形象的自我塑造。“面子疑于放倒,骨子弥复认真”是对元代曲家创作心理的准确解读。本文主要运用社会历史分析、文本批评、接受美学等方法分析元散曲雅俗交融的风格特点及其成因。从作品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到曲家创作动机的复杂化、再到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多样化,雅俗文化元素的杂糅融合造就了元散曲独特新颖的艺术风格。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是近来教学中的新兴模式,文言文上下两千多年,范畴博大浩瀚、漫无边际,本论文以初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实务应用为研究范畴,并以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作为研究的范
<正>2013年山东省高考文综卷要使用全国新课标卷,致使2012年文综卷无论试卷结构还是命题思想,都华丽转身,完成了向全国新课标卷的过渡。一、试题闪耀的"亮点"
证据的可采性是英美证据法的核心问题。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的理论、判例和规则代表了普通法系专家证据制度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专家证据可采性的一般理论,梳理了一百多年
被害人谅解行为是指被害人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后,所作出的明示或默示原谅行为人,不向司法机关告发或者提出对行为人从轻处罚建议的行为。无论从被害人谅解制度的范围还是强
交通事故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破坏有目共睹,当受害人的损失因为加害人可供赔偿的财产的欠缺而得不到填补时,交通事故的后果有可能从个人侵权纠纷演变为社会问题。机动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事件逐渐增多,传统的行政监督和处罚与私人的环境侵权之诉已不能很好的保护环境的公共利益,为此,迫切需要讨论和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在现有
我国城市社区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颇具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由于发展历史背景的不同,我国的社区教育带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为此我国的社区教育也面
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岩石圈结构、构造演化史及构造特征,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热点研究地区,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严峻的气候环境,对此区域的研究工作开展地十分有限
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深入和大宗商品贸易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拓展大宗商品融资业务带来了商机,同时也对商业银行融资风险控制提出了较大挑战。大宗商品融资产品从过去的进
伴随着知识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作为单位核心资源的技术人员是单位发展及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有效的对技术人员进行管理,让他们高效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成为管理者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