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相同镇静深度下右美托咪定对抑制切皮体动反应所需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乳房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组(低剂量组)和右美托咪定1.0μg/kg组(高剂量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泵注生理盐水0.2ml/kg、右美托咪定0.5μg/kg及右美托咪定1.0μg/kg,作为负荷量,泵注持续时间为10 min。然后分别持续输注生理盐水0.05ml/kg/h、右美托咪定0.17和0.33μg/kg/h。负荷量泵注结束后同时开始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初始浓度分别设定为2.5、1.5和0.5 mg/L,每隔3 min调节靶浓度直至患者对推摇无反应(OAA/S评分=1分),然后效应室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采用改良Dixon’s序贯法进行实验,三组瑞芬太尼初始靶浓度均设定为2.0μg/L,相邻浓度差值为0.2μg/L,靶控瑞芬太尼3 min后切开乳房皮肤4cm,由另一名麻醉医生在不知分组及用药情况下观察患者有无体动反应。绘制序贯图,体动反应转变成无反应的各中点对应瑞芬太尼浓度的均值即为瑞芬太尼抑制切皮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Ce50)。用Probit法计算出瑞芬太尼抑制体动反应的50%和95%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 结果: 3组间患者年龄、体重、基础收缩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瑞芬太尼抑制切皮体动反应的Ce50(95%CI)分别为1.43 ng/ml(1.33~1.53 ng/ml)、1.58 ng/ml(1.43~1.72 ng/ml)和1.53 ng/ml(1.36~1.69 ng/ml)。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瑞芬太尼抑制体动反应的EC50(95%CI)分别为1.37 ng/ml(1.26~1.46 ng/ml)、1.50 ng/ml(1.35~1.63 ng/ml)和1.49 ng/ml(1.36-1.60 ng/ml),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EC95(95%CI)分别为1.58 ng/ml(1.48~2.03 ng/ml)、1.81 ng/ml(1.66~2.50 ng/ml)和1.76 ng/ml(1.63~2.35 ng/ml)。3组间Ce50、EC50和EC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同的镇静深度下,全身麻醉静脉辅助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术中抑制切皮体动反应所需要的瑞芬太尼用量没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