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叶蛇葡萄(Ampelopsis megalophylla Diels et.Gilg)为葡萄科蛇葡萄属药用植物,湖北恩施地区民间将其加工制成“霉茶”,为常用民间药。其性平,味酸、涩,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属部分药用植物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学科交叉的方法对大叶蛇葡萄抗乙肝病毒的活性物质以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分析进行了相关研究。采用溶剂法将大叶蛇葡萄提取分离为乙醇提取物(①)、石油醚萃取物质部位(②)、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部位(③)、水溶液物质部位(④)。采用2215细胞模型进行的体外抗乙肝病毒筛选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质部位和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部位为大叶蛇葡萄抗乙肝病毒的主要有效物质部位。其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99.1μg/ml和250μg/ml;石油醚萃取物质部位对HBsAg和HBeAg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4.2μg/ml和26.3μg/ml,选择指数(TI)值分别为23.6和3.8;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部位对HBsAg和HBeAg的IC50分别为16.7g/ml和62.5μg/ml,TI值分别为14.9和4.0。大叶蛇葡萄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部位的化学成分前期已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对该药用植物的石油醚萃取物质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从大叶蛇葡萄的主要有效部位—石油醚萃取物质部位中分离和鉴定了4种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杨梅素(Myricet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其中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将石油醚萃取物质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大黄酚和杨梅素及前期从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部位得到的蛇葡萄素、杨梅苷、槲皮素和槲皮苷等化合物进行体外抗乙肝病毒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蛇葡萄素和杨梅素对HBsAg和HBeAg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性的TC50分别为187.5μg/ml和250μg/ml,蛇葡萄素对HBsAg和HBeAg的IC50分别为44.0μg/ml和15.4μg/ml,TI值分别为4.3和12.2;杨梅素对HBsAg和HBeAg的IC50分别为59.3μg/ml和12.2μg/ml,TI值分别为4.2和20.5;槲皮素对HBe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TC50为1000μg/ml,IC50为162.4μg/ml,TI值为6.1。采用现代色谱分析方法对大叶蛇葡萄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蛇葡萄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简约可行和可靠性强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叶蛇葡萄主要有效成分蛇葡萄素的含量高达约30%。本论文研究成果对诠释大叶蛇葡萄民间药物的抗乙肝病毒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为制定该药用植物质量标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为其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