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在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近年来逐渐出现了增速下滑的态势。在此背景下,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从完善消费的运行机制入手,提高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这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要求政府从保障消费体制的层面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中国消费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逐渐增强。但是,目前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潜力并没有完全释放。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研究其中重要因素社会保障的影响。社会保障作为资源再调节、中国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的重要途径,在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刺激内部有效需求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首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其研究结果;接着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并根据部分经济理论,分析了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途径。随后,本文对中国目前社会保障水平、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均有待提高的结论。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利用2000年-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来进行研究。其中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选取,本文借鉴于十九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对社会民生保障体系进行的概括,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涵盖了教育福利、收入分配、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内容的描述,选择了宽口径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定义,包括了政府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以及教育支出,并分别研究其每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建立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各省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支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人均教育支出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得出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能显著提高居民消费,医疗卫生支出不能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支出的结论。针对这一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提高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加强教育扶持力度以及继续推进医疗卫生深化改革的建议,并通过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