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凝血纤溶和炎症介质的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xiahe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血液凝血、纤溶及炎症介质的动态演变情况,探讨其与脑血管痉挛、病情转归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06年神经内外科住院SAH患者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18~93岁,平均年龄53.52±9.12岁,均经头颅CT或MRI所证实,所有病例均除外:①有炎症或感染性疾病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内分泌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半年内有手术、外伤及心脑卒中史者。健康体检者20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9.83±7.11岁。将SAH入院患者分别按Hunt和Hess分级,是否存活,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有无CVS分为两组。SAH病人留取出血后1~2天、3~5天、7~10天血液标本,健康体检者留取体检当天的血液标本,-80°C保存待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P-选择素含量,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抗凝血酶Ⅲ(AT-III)的含量。并在1~2天、3~5天、7~10天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士1个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间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均数间比较进行方差分析。结果:①3~5天,7~10天的CVS发生例数比1~2天多;②以Hunt和Hess分级比较,III~V级的病人中中重度CVS比例多于I~II级;在存活的病人当中,Rankin量表评分3~5分的病人中重度CVS比例多于0~2分组;③SAH患者出血后, t-PA和AT-III早期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然后逐渐下降;PAI-1、VEGF、vWF、P-选择素都是逐渐升高,7~10天到最高峰,除PAI-1外,后三者从第一天开始与对照组相比就有统计学意义,PAI-1从第3天开始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④在SAH的患者转归中,从第3天开始PAI-1、AT-III、VEGF、vWF与存活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从第7天开始,除t-PA外,各指标与存活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⑤存活的患者中,Rankin量表评分3~5分的患者与0~2分的患者相比,1~2天除P-选择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在3~5天内,除t-PA外,其余各指标与0~2分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从第7天开始,除P-选择素外,其余各指标与0~2分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⑥脑血管痉挛组与非痉挛组相比,除t-PA外,其余指标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SAH患者发病后t-PA、PAI-1、AT-III、VEGF、vWF、P-选择素呈现动态变化;②t-PA、PAI-1、AT-III、VEGF、vWF、P-选择素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CVS的发生;③上述6种指标的检测可为临床上判断CVS的发生、病情的转归、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有力的证据。
其他文献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常见特发疾病,主要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为主的临床症状,在疾病的早期就可发生全身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
第一部分正常儿童数学认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正常儿童数学认知的ERP波形特征,探讨儿童的数学认知过程。方法选择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各20名,采用20以内加减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硝酸甘油所致的雌性偏头痛大鼠三叉神节及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  方法:  取80只洁净健康的雌性SD大鼠作为此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