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认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草本层的多样性格局及其与物候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我们于2009年和2010年定位观测了林下18种草本植物的物候特征,并于2006年、2009年和2010年的生长季内逐月调查(5-9月)不同演替阶段林分下(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杨桦林和阔叶红松林)的1.0 hm2样地内均匀布置的100个1 m2的草本样方,并在2006年调查了各草本样方的环境因子数据。结果表明:共调查到草本植物114种,隶属于41科,92属。其中,早春短命植物12种,早夏植物38种,晚夏植物52种,蕨类植物12种。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林下的草本植物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不同年份,不同样地各月份的物种多样性高低不一。早春时期黑水银莲花和东北延胡索等早春植物占优势,其它季节以山茄子、白花碎米荠、荨麻叶龙头草等早夏植物和晚夏植物为主。早春阶段,阔叶红松林中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而其它季节次生杨桦林中的物种丰富度更高。2010年冬季和春季的连续低温导致被观测的18种草本植物2010年的展叶期比2009年平均晚12.9天,始花期平均晚10.8天,开花持续时间平均缩短1.7天。物候是影响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格局的主要时间因子,环境因子是影响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格局的主要空间因子。环境因子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更新幼苗的密切关联,说明乔木、灌木、幼苗、草本,它们之间直接地,或者通过影响其所处的环境条件间接地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空间尺度上的,也包括时间尺度上的,由此构成了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草本层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