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性恋小说包含着人们对性爱、情欲和道德的认识,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独特领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但是为数不少的同性恋小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它们的研究也略嫌不足。有鉴于此,本论文以此作为选题,重点以晚明的三部同性恋专书——《弁而钗》、《宜春香质》和《龙阳逸史》为研究对象,力求探寻其中包含的文化意蕴和性别观念,从文化层面揭示其深层的内涵,以期更好地把握作品。 除引言外,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同性恋文学的概述。首先,介绍同性恋及其在古代社会的各种称呼。其次,对先秦至清代同性恋文学的发展概况作了简单勾勒。 第二部分概述晚明的同性恋小说。首先,将同性恋小说置于晚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以期对它盛行的原因做出历史的透视。然后回到论题中来,对三部专门描写同性恋的作品——《弁而钗》、《宜春香质》、《龙阳逸史》从作者、版本到内容逐一作了概况介绍和考察评述。这些小说对同性恋的表现形式多样,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其中既有批评也有欣赏。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本文讨论的重心所在。第三部分以同性恋对异性恋的“价值移置”为中心论点,力求发掘同性恋小说的深层结构模式。晚明的同性恋小说,高举“情”的旗帜,竭力宣扬同性之“情”。这既是一种对异性恋的模仿,也是一种对其内在精神的“价值移置”,即将“情”作为价值基础和道德内核,创造出一个同性之情的世界。如果说《弁而钗》是从正面宣扬同性之中的“贞情”、“侠情”、“烈情”和“奇情”,为“情”张目;那么《宜春香质》则是从反面对“荡情”、“薄情”、“无情”之人进行了批判,其目的都在扬情、赞情。另一部小说《龙阳逸史》则是对同性恋界无情世风的暴露,作者赞扬或批评的价值标准,仍是一“情”字。概而述之,这三部小说,虽然是写同性恋,而实际上是借异性恋的男女之“情”,表现同性恋的同性之“情”,为同性恋的存在寻求合理性的依据。 第四部分是对晚明同性恋小说的文化心理剖析。这三部小说中的同性恋者皆为男性,但在小说中却将被动一方女性化了。这不仅表现在外在的容貌体态上,而且还表现在内在的性格上。这样一来,同性恋双方虽在生理上是同质的,但在文化性别的层面上却与异性恋并无大的差别。因之在叙事中,作者是以异性恋为原型,对其进行模仿,把同性恋完全纳入到异性恋的标准中来看待。这就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