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顶内沟腹侧区前庭信号的聚类性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xia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决定功能”被认为是生物学领域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自从视觉功能柱发现以来,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神经元的聚类结构是皮层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通过将具有类似反应特性的神经元聚集在一起,不仅在总体上降低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代价,促进了神经元间的信息交换;同时,神经元群体上的反应也减弱了随机噪音对单个神经元反应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感觉信息编码的可靠性。因此,阐明与不同感觉信息加工相关的神经元是否存在聚类性对于理解相关脑区在对应感知觉编码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在与多模态信息加工相关的猕猴顶内沟腹侧区(ventral intraparietal area,VIP)中,其神经元对视觉和前庭信息都有反应,并且在朝向感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VIP中响应视觉信息的神经元存在聚类结构,但与前庭信息编码相关的神经元是否存在聚类结构则仍不清楚。由于VIP接收背侧内上颞区(dorsal medial superior temporal area,MSTd)信息传入,且MSTd神经元对前庭的方向选择性存在聚类特性;因此,我们推测,VIP神经元在前庭信号处理中可能也存在类似的聚类性结构。本研究主要利用行为学和胞外单电极记录手段,分别从方向选择性、朝向辨别能力、反应与行为选择的相关性等方面考察猕猴(Macaca mulatta)VIP区神经元对自身运动中前庭信息的方向选择性以及与行为选择相关信号的加工是否存在聚类特性。我们记录了VIP神经元在注视点任务以及朝向辨别任务中对前庭信号的放电反应(single unit,SU),并通过离线分析获得SU周围多个神经元的活动(multi-unit,MU),进而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来分析VIP神经元对前庭信号处理的聚类特性。主要的结果如下:1.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在注视点任务下记录了425对SU和MU,通过检测前庭刺激下的偏好方向和调谐强度,我们发现两者的前庭偏好方向基本一致、MU对前庭信号的调谐强度与SU显著相关,说明VIP神经元对前庭直线运动方向的选择性存在聚类特性。2.在旋转运动下,我们记录了134对SU和MU,结果与直线运动下类似,SU和MU两者之间的偏好方向也基本一致,调谐强度也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说明VIP神经元对前庭旋转运动的方向选择性也具有明显的聚类性。3.通过对朝向辨别任务中SU和MU在前庭刺激下朝向辨别阈值的分析,我们发现,SU和MU的朝向辨别阈值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VIP神经元对基于前庭信号的朝向辨别能力也存在聚类特性。4.通过分析朝向辨别任务中SU和MU放电反应与猕猴行为选择的关系,我们发现,在前庭条件下,当SU的反应与猕猴行为选择的相关性较强时,对应MU的反应与行为的相关性也越高。这说明,VIP神经元不仅对前庭感觉刺激的编码具有聚类性,对基于前庭朝向感知和行为选择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加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聚类性。5.为了探究VIP中神经元对前庭信号聚类性的可能来源,我们在同样的注视点任务中,记录了VIP的前庭输入上游脑区——顶岛前庭皮层(parieto-insular vestibular cortex,PIVC)中268(直线运动)及141对(旋转运动)SU和MU在前庭刺激下的放电反应。利用和VIP神经元类似的分析方法,我们发现,PIVC神经元对前庭朝向刺激的处理同样具有聚类性。无论是在直线还是旋转运动条件下,PIVC中相邻神经元都更倾向于具有一致的偏好方向,且SU和MU整体的反应调谐也更相关。6.最后,为了在更广泛的层面上研究皮层前庭信号处理的功能性结构,我们还针对皮层前庭-视觉相互作用的统计学规律是否存在聚类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以前庭反应为主的多模态反应脑区——视后裂区(visual posterior sylvian cortex,VPS)为例进行研究,并计划与VIP中前庭-视觉相互作用的普适规律进行比较。我们首先在SU水平上检测了VPS在前庭-视觉联合刺激下的反应,发现VPS神经元在联合刺激下的放电频率近似等于单模态下反应的线性加权和。并且,当前庭或视觉中某一刺激位于非偏好方向时,神经元反应在整个刺激阶段都呈现出明显的跨模态抑制现象。而当两种刺激分别位于其各自偏好方向时,这种抑制现象在刺激呈现中期明显减弱。相关的MU分析正在进行中。这些结果为本实验室后续在群体神经元水平上探索其统计学规律及其聚类性提供了基础。综上所述,VIP神经元不仅对前庭方向选择性的编码具有聚类性,其对朝向分辨以及行为选择相关的信号也存在聚类特性。这一结果提示了,该区域不仅在自身运动相关的前庭感觉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还可能与行为选择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加工过程有关。此外,PIVC神经元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前庭信号聚类性提示了VIP中神经元对前庭信号的聚类性很可能继承自前庭通路上游的PIVC。本研究的结果为深入理解自身运动感知中视觉和前庭信息编码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基础性的证据,并为本实验室在VPS/VIP等区域进一步研究群体水平上多感觉神经元对前庭-视觉相互作用的普适规律以及群体解码机制等提供了铺垫。
其他文献
纵向数据是一类重要的数据类型,它在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医学、传染病学以及其它的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回归模型常用来研究协变量与响应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特别是,近年来非参和半参回归模型由于其灵活多变的特点以及能够挖掘实际问题中响应变量和相关协变量间潜在关系的能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基于此,本文对纵向数据下非参半参回归模型的局部估计问题展开了若干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灵活多变且在纵向数
多项式代数是一种基础、典型的非线性代数,可以用来描述和处理各种非线性科学问题.多项式代数的经典内容在于建立存在性理论和方法,而非对具体代数与几何对象进行构造性研究.因为后者需要涉及大量复杂的多项式运算,常常会超出传统的纸上推演的可行范围.多项式代数的研究向构造性和算法化转变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从那时起,符号与代数计算的方法和软件快速发展,在计算机上进行大规模多项式运算变得现实可行.虽然用符号方法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干扰改变了各个空间尺度上生物群落的组成,引发了一系列生态连锁效应,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过去的20年中取得累累硕果,证实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会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资源与能量利用效率,还会影响群落或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这种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物种多样性水平,忽略
在本论文里,我们主要利用的伽马函数的一些性质和经典超几何级数中著名的杜格尔求和公式。通过对杜格尔求和公式中参数a的求导我们得到一些新的恒等式,然后进行相应的参数变换得到四个参数的超几何级数的展开式,由这些公式推导出关于1/π的拉马努金型恒等式和相关常数的拉马努金型级数。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我们主要介绍Gamma函数,Digamma函数,Trigamma函数和它们的一些性质,并介绍了相关超几何级数
本论文里,我们主要研究了一些特殊函数的相关问题。Gamma函数和Gamma函数比值的渐进展开问题,Theta函数高阶导数在同余子群上的模形式结构和相关应用问题,得到了部分结果并给出了一些近似和恒等式。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用Pade逼近的方法,利用Gamma函数的展开,在Laplace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Gamma函数和Stirling公式更精确、更漂亮的近似和公式,在此基础上我们给出了更一般
精子发生是一个严密调控的复杂的细胞分裂分化过程。精原干细胞(SSC)分化为精母细胞后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精子细胞。这一过程被精确调控,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精子发生失败,引起不育。同时,精子发生的微环境由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Leydig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组成。其中,Sertoli cells通过紧密连接形成的血睾屏障(BTB),血睾屏障将曲细精管分为外部的基底膜区和内部的腔区。
本文研究非交换紧致空间上的度量几何,讨论扭变群C*-代数上的量子度量空间结构.全文共分为四章;具体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集中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本文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预备知识.在第二章我们利用离散群的扭变速降性质构造了一类新的紧致量子度量空间.我们推广了经典的速降性质和有限生成群的扭变速降性质至更为一般的离散群的扭变速降性质,并给出了它的几个等价刻画.对于一个具有2-上闭链σ的离散群r,利用
混成系统是一类复杂的动力系统,其中既包含了连续演变行为又含有离散变迁行为,并且两者又交织发生.连续演变状态可用于描述各个独立物理硬件的连续行为,离散变迁状态可用于描述离散控制或不同模态切换行为.因此,使得混成系统能很好的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及其逐步发展衍生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即CPS)的形式化分析与建模研究之中.随着信息技术和制造工程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和CPS在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安全攸关领域,如航
热机的产生和普及对于人类历史的进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卡诺热机的提出定义了经典热机下的最高效率:在两个一定温度热库之间工作的热机,以可逆热机的效率为最高,并且只与两个热库的温度相关。不断集成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机械装置的尺度逼近介观甚至于微观量子区域,这对传统机械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基于经典热力学原理的机械动力部分提出了挑战。经典热机理论在量子区域将面对原理性的困难,这在应用层面促使量子热机的研
文化指示语是指向文化语境的语言表达方式。本文在描述美国话语中文化指示语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讨说话人是如何在自身内化的文化语境信息驱动下,运用文化指示语在话语中体现文化主体印记,并在话语中实现与他者互动的主体间性。指示语,即用来表示指示含义的语言形式,是语言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一直是语言哲学、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对象。语言学家从指示语的基本特质入手,分析指示语的指示中心和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