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有效市场假说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市场理论对市场的概括主要是建立在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假设基础之上,这一假设从规范的角度解释了投资者应该如何决策,而不是他们事实上是如何决策的,这与规范经济学中对“经济人”理性的假设完全一致,从实证的角度来看,这一假设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有效市场理论无法很好的解释证券市场中所谓异常现象。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市场的选择机制将使非理性交易者在与理性交易者的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出市场,最后达到市场的均衡,但是行为金融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噪音交易者风险说明,由于理性交易者对风险的偏好是有限的,非理性交易者有可能通过自身制造的风险获得比理性交易者更高的利润,因此,非理性交易者有可能长期存在于市场中,而他们对市场的影响将通过群体行为表现出来。
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投资者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投资经验。市场的不完善和投资者的不成熟使得市场的噪音交易者风险更大,因此,研究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特征,从这些特征中窥探出投资者行为的特点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应用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中国封闭式基金的特征,并试图用行为金融理论给出合理的解释。
本文研究的思路是,以行为金融理论为依托,以论证中国股票市场噪音交易者的存在性为导向,实证分析了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5个特征,在此基础上,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了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这些特征,并探讨了我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
根据这种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论述了行为金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提到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和Fama所分析的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以及对它的实证检验。之后,通过理论上和实证上对有效市场理论的挑战,论述了行为金融理论的产生和其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补充。阐述了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认知心理理论、决策理论和社会心理理论的研究内容,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也详细综述了国外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和对折价现象的理论解释,为后来的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对比和思路。
然后本文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作了实证研究。在简述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之处。然后采用Exel软件和两个计算模型对中国封闭式基金进行了5项研究,他们分别是对上市近日的溢价率、交易期里的折价率、折价率之间的相关性、折价率与股票指数的相关性和基金的规模效应。通过这5项研究得出了中国封闭式基金的5大特点:①封闭式基金发行具有高的溢价率,1998—2002年的5年平均发行溢价达到39.85%,且1998年的平均发行溢价率最高,达到64.58%,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溢价率逐渐减少,到2002年变为发行折价,折价率为-1.75%;②封闭式基金在交易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折价,且折价率高,波动幅度大;③规模大的基金折价率大,规模小的基金折价率小;④基金折价率之间相关性很强,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全部在0.7以上,大部分在0.8和0.9左右,且规模相同的基金之间的相关性强于规模不同的基金之间的相关性;⑤基金折价率与上证指数基本没有相关性,而与小盘股指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4,且随着股票的盘子的变大,相关性降低,再者基金折价率与基金重仓股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23。
最后本文对实证研究进行了行为金融理论分析。首先从几个方面论证了中国封闭式基金市场上噪音交易者的存在性:①封闭式基金发行时的高溢价率,之后长期的高折价率可见投资者的非理性;②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之间强的相关性,论证了噪音交易者相互的心态变化;③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与小盘股指数很强的正相关,而与其他股指的相关性不强,说明了噪音交易者在同时影响着这这两种证券;④规模小的基金折价率小,噪音交易者的存在使得规模小的基金容易操纵,价格较高,折价率小。之后,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投资者弱势信息和基金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投资者羊群行为对基金折价特点的影响,最后从投资者心态的角度分析了基金折价的特点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