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交是国家内政的延续,服从并服务于内政。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着眼点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的主权和利益,并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威信等。中华民国建立后,外交体制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机构、立法制度、人员等外交机制方面进行彻底变革,逐步与国际社会相接轨。虽然北洋政府统治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它打破清政府“始争终让”的被动外交局面,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绩斐然。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现代外交体系正式成型的关键时期。北洋政府的外交思想相对清政府而言成熟进步很多,基本上是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民族主义思想为基础。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等国家利益而与西方国家开展和平外交。北洋政府运用各种策略、时机迫使西方国家修改不平等条约,并利用西方国家间的冲突与矛盾,互相牵制,最大限度地收回利权。在此基础上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用务实的外交加以扩大,这是北洋政府外交思想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北洋政府的外交现代化显著体现在外交机构的改革方面。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参照西方外交部模式,革新中国外交行政制度,确立了现代化的外交体系,奠定了整个民国外交体制的基本格局;颁布外交部新组织法,机构比较精炼、健全,而且权责明确。人员录用方面打破以往的荐举制,新式外交体制促成了外交职能化、专业化,使得很多外交官长期服务于外交战线。尤其是数目可观的接受西式教育的归国知识分子被延揽于外交机构,从事外交工作,提高了中国外交人员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职业化的外交队伍,造就了北洋职业外交官群体。他们在中国外交史上居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中国现代化的外交体系的重要开创者和实践者,堪称民国外交的灵魂。北洋政府在“立国求存”的基础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来抵制外国新的侵略,收回若干利权。而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历程中,北洋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启动了中国政府与世界列强的修约交涉,采取双边外交到多边外交,谈判修约到单方面废约,集体交涉到个别交涉,依赖强国到借助民力等种种途径。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并对后来国民政府的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