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些年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超重、肥胖人数不断增加,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期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也是某些成年疾病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评价方法中,BMI作为方便实用的指标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于2003年推出了“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由于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殊时期,各项人体测量指标不稳定,生长发育的早晚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为了使儿童少年肥胖的评价方法更为准确,国内外学者以身高或第二性征粗略地评价生长发育情况,研究了它们与BMI关系,认为发育程度与BMI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此研究则应用可代表全身发育程度的骨龄并结合身高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价,观察身高、骨龄与BMI关系以及对超重、肥胖筛查的影响,为评价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应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中华05》的标准样本中7-18岁的9841例城市汉族正常儿童少年,其中包括男:7~18岁,5088例;女:7~17岁,4753例。抽样城市为上海市、温州市、广州市、大连市、石家庄市。每岁一组,分层整群取样。各年龄组儿童均在出生日前后15天之内拍摄左手腕后前位X线片,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分别以性别、生活年龄和发育程度进行分组后,以Pearson相关系数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骨龄、身高与BMI的关系;并以卡方检验进行不同分组方式儿童超重、肥胖率差异性的比较。随后在石家庄市另外选取370例儿童青少年测量身高、体重、骨龄和皮褶厚度。以皮褶厚度代替BMI,进行骨龄、身高对皮褶厚度的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各组骨龄、身高、BMI及皮褶厚度之间的关系;比较以生活年龄和骨龄筛查儿童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研究结果: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男生(7~18岁)BMI与身高和骨龄的相关系数为0.267和0.343,女生(7~17岁)为0.182和0.319,均具有显著性;这种关系在各性别组内随年龄增长到青春期某一年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作为代表发育程度的两个不同指标,身高和骨龄与BMI在各年龄组的相关系数不同,相关系数达到高峰的年龄也不同。男生中身高与BMI相关系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0岁(r=0.434,P<0.001);骨龄与BMI的相关系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1岁(r=0.453,P<0.001)。女生身高与BMI的相关系数随年龄增长到9岁达到最大值(r=0.345,P<0.001);骨龄与BMI的相关系数在12岁时达到最大值(r=0.446,P<0.001)。身高和骨龄对BMI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身高和骨龄对BMI的复相关系数(R)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青春期阶段达到最高(男:RMAX=0.492,11岁;女:RMAX=0.460,12岁),青春期后缓慢下降。各年龄组身高和骨龄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骨龄与BMI的回归系数大于身高与BMI的回归系数。在男、女各年龄组内按照骨发育程度进行分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女身高、骨龄与BMI的相关系数均较未分组前有所降低,正常发育儿童青少年的相关系数在大部分组中存在显著性,提前发育和延迟发育儿童青少年只有个别年龄段和年龄组存在显著性。通过分组控制了发育程度这个影响因素后,身高、骨龄与BMI的相关系数下降。验证结果显示身高、骨龄与皮褶厚度显著正相关(身高与皮褶厚度的相关系数:男10,12,14岁分别为0.418,0.282,0.400,P<0.05;女8,10,12岁分别为0.576,0.330,0.207;P<0.05。骨龄与皮褶厚度的相关系数:男10,12,14岁分别为:0.269,0.300,0.486,P<0.05;女8,10,12岁分别为0.520,0.326,0.249,P<0.05),且与身高、骨龄与BMI相关关系的变化趋势相似。无论整体样本还是在各年龄段及年龄组,用生活年龄和骨龄两种方式筛查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实际内部人员结构出现变化,6.0%.男生和5.1%女生用生活年龄和骨龄两种方法筛出的结果不同,处于青春期的年龄组比例更高;生活年龄组内按发育程度分组后再次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正常发育儿童青少年生活年龄和骨龄筛出的超重和肥胖率依然无显著性差异,但提前发育和延迟发育的儿童青少年在青春期时的个别年龄组出现了两种方法筛选的差异,尤其是肥胖率差异的出现更为广泛。结论:①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男生(7~18岁)BMI与身高和骨龄的相关系数为0.267和0.343,女生(7~17岁)为0.182和0.319,均具有显著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高和骨龄作为代表发育程度的两个不同指标,骨龄对BMI的影响作用大于身高,能更好的反映生长发育长期过程对BMI的影响。②整体样本中6.0%.男生和5.1%女生用生活年龄和骨龄两种方法筛出的结果不同,处于青春期的年龄组比例更高;部分年龄组提前发育和延迟发育儿童青少年用生活年龄和骨龄两种方法筛选出的超重率、肥胖率有差异具有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