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淋巴结在舌颌颈联合根治中的相关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SCCT患者口底淋巴结的相关情况,以引起手术根治中对口底淋巴结的重视。  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在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73例经病理活检确诊后实施舌颌颈联合根治的SCCT患者。对术中切除的组织,进行各区域淋巴结的筛选并分组,通过病理切片检查各个组的转移情况。根据舌癌的TNM临床分类,分析不同T分期的SCCT患者中口底淋巴结的发现概率和转移情况,并采用卡方检验来处理相关数据,判断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本研究的73例SCCT患者中,筛查出24例患者存在口底淋巴结,发现口底淋巴结的发现率为32.9%,其中有4例患者口底淋巴结出现肿瘤的转移,转移率为16.7%。所有患者口底及颈部筛选的淋巴结共计863枚,转移的淋巴结共计89枚,主要集中于I-III区及口底区域,并且口底与I-III区的淋巴结转移率相近。SCCT患者口底淋巴结的发现率上,临床T分期并不存在显著影响。相对于T1、T2分期而言,T3、T4期SCCT患者口底淋巴结的转移率更高。术后患者的随访时间三个月至三年不等,73例患者中有21例复发,包括同侧颈部10例,对侧颈部7例,舌及口底处4例。  结论:  1、SCCT患者的口底组织中可能存在转移的口底淋巴结;  2、不同临床T分期SCCT患者口底淋巴结的发现率相近;3、T3、T4期SCCT患者易发生口底淋巴结的转移。
其他文献
【摘要】唐宋边塞诗中常出现“燕山”和“燕然”这两种意象,在教学时,有些老师经常把这两座山误认为是同一座,并且把“燕山”的“燕”字读为四声,老师对诗词典故和地名的掌握层次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下面我就三个方面来谈谈唐宋诗词中的“燕山” 和“燕然”这两个意象。  【关键词】燕然;燕山;唐宋边塞诗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燕”字读音  “燕”一读yān,周朝国
目的:评价Er,Cr:YSGG激光作为一种新的牙表面预处理方法,对渗透树脂治疗自然形成的白垩色早期龋(White spot lesions,WSLs)的效果影响。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人
汽车行业科学技术水平很高,具有大量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缩短生产周期.本文通过对汽车转向轴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研究,对总体控制系统的要求分析,对整个生产线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