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市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是一个先天缺水的城市,但作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它也是一个用水量较大的城市。沈阳市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86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7,已经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m3的严重缺水线。虽然极度缺水,沈阳市却同时存在水资源的粗放利用,而且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意识相对淡薄,除市政规划中的供水、排水规划,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其他设计要素与水资源的关系不明确。通过本文研究,笔者试图以水敏性规划为理论基础探讨沈阳市城市规划编制各个层面应考虑的水资源问题,构建完善的水敏性城市规划的技术体系和政策保障,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新系统,结束水资源与城市规划相互隔离的状态。首先,本文通过研究水敏性城市规划理论、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低影响开发理论、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以及国内外城市分质供水状况,总结了水敏性规划以及水敏性城市的内涵;其次,通过多年数据分析,总结沈阳市水资源特征、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沈阳市水敏性规划的原则;最后,从沈阳市总体规划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探索城市规划影响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直接和间接要素,提出不同尺度下基于水敏性规划理念下的沈阳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总体规划层面包括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理论的人口规模的预测、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多核嵌入式空间结构的构建、基于降水集蓄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和分质供水系统的构建(包括冬季降雪的消融和存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对水敏性控规指标调整和重释(包括土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交通设计控制)并提出管理建议和实施保障,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从雨水径流的滞留渗透、传输、受纳调蓄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降雨和降雪利用措施。由于研究对象沈阳市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很多内容还要在将来继续研究,如水敏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城市产业结构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敏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赋值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