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外贸易的扩大,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迅速,蔬菜等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粉虱类害虫是国内外露地和设施蔬菜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类群之一,其为害逐年加重和蔓延,成为当前蔬菜生产上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目前,在生产上其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由于化学防治具有污染环境、易产生抗药性等缺陷,进行其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利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丽蚜小蜂是粉虱类害虫的寄生性优势天敌种群之一,以往的国内外研究多集中在其生物学及其田间防治效果方面,对于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工厂化大量繁殖的环境因子等少有报道,为此于2005年8月至2007年2月利用小叶笼单蜂饲养法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温度对丽蚜小蜂发育历期、寄生蛹出蜂率、成虫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的影响,寄主存在与否对成虫寿命的影响,并调查了日光温室内温室白粉虱、丽蚜小蜂的分布规律,初步比较了释放丽蚜小蜂和化学药剂防治温室白粉虱的效果和成本。主要结果如下:1.光周期和温度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光照为16h、13h、10h时,丽蚜小蜂的发育历期依次为15.2d,14.7d和15.2d;成虫产卵量依次为78.9、61.3和52.6粒;羽化出蜂率依次为96.4%、97.1%和92.8%。温度为20℃、23℃、26℃、29℃和32℃时,其发育历期依次为23.2d、14.4d、14.7d、12.0d、14.0d;成虫产卵量依次为88.8粒、64.6粒、84.7粒、77.1粒、68.9粒;羽化出蜂率依次为94.7%、99.5%、98.4%、99.5%、85.7%。在光照16、13h、10h温度为26℃条件下,当寄主烟粉虱存在时丽蚜小蜂成虫寿命依次为13.1d,12.7d和11.8d,寄主烟粉虱不存在时依次为2.2d、1.9d、1.9d。在温度范围20℃、23℃、26℃、29℃和32℃光照13h条件下,当寄主烟粉虱存在时丽蚜小蜂成虫寿命依次为22.4d、16.4d、13d、10.3d、9.0d,寄主烟粉虱不存在时依次为2.8d、2.8d、2.3d、2.3d、2.0d。经综合比较,认为:在一定光周期(16-10h)和温度范围(20-32℃)内,丽蚜小蜂生长发育和工厂化大量繁殖的适宜光周期为13h,适宜温度为26℃;寄主烟粉虱的存在明显有利于丽蚜小蜂成虫的存活。2.温室白粉虱及其丽蚜小蜂寄生黑“蛹”的空间分布。温室白粉虱成、若虫在温室内植株上部较幼嫩且已充分展开的叶片上的数量最多,单位调查部位平均分别为1.6、17头;其成虫在温室内植株上的水平分布较随机,未见明显规律,若虫则在棚顶通风口正下方、偏阴面的植株上数量最多,单株平均最高达40头,最南端的阳面植株上数量最少,单株平均仅为7头。温室白粉虱被丽蚜小蜂寄生后的黑“蛹”在植株上部最多,单株平均达20头;水平分布上,在近北部甬道的植株上最高,单株平均达88头,最南端植株上最少,单株平均仅3头。表明,温室白粉虱成、若虫喜在通风、透光良好且较幼嫩的植株上部取食、产卵和活动,其丽蚜小蜂寄生黑“蛹”的空间分布与其若虫寄主基本一致。3.释放丽蚜小蜂和化学防治温室白粉虱的效果和成本比较。在释放丽蚜小蜂的温室内,温室白粉虱若虫的寄生率平均为61.78%,最高达81.77%,黑“蛹”株率平均为87.16%,最高100%,温室白粉虱成虫数量最高为2.43头/株,最低仅为0.47头/株。使用化学药剂的温室中,粉虱的种群数量波动较大,其成虫最高达37.62头/株,最低为0.3头/株,若虫最高达85.2头/株,最低为8.2头/株。在一个生长季中,释放丽蚜小蜂的温室(樱桃番茄)防治成本约为45~100元,使用化学药剂的温室约为120~180元。表明,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经济、有效,加之对环境没有污染,值得大力推广。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初步明确了丽蚜小蜂工厂化大量繁殖适宜的环境条件(光照13h,温度26℃),明确了温室白粉虱成、若虫喜在通风、透光良好且较幼嫩的植株上部取食、产卵和活动的分布特点等,为丽蚜小蜂工厂化大量繁殖、田间悬挂蜂卡的适宜位置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完善目前以释放丽蚜小蜂为主的温室白粉虱的可持续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