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皆在研究环跳内进针深度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电生理和c-fos影响的观察,来比较针刺环跳穴内神经干与非神经干(肌肉组织)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差异,实验以坐骨神经急性损伤作为平台来判断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为临床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科学选穴、合理用穴提供实验依据,并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干穴位组方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清洁级,雌雄各均,体重为250±20g,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神经干组与非神经干组,每组12只大鼠,采用钳夹法制作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并随机抽取3-5模型大鼠只进行电生理检测,测试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当MCV降至10米/秒(m/s)以下时,认为坐骨神经轴索及髓鞘断裂或受到严重损伤,确定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空白组做正常饲养,模型组在造模成功后不予处理,神经干组、非神经干组,在造模成功3天后于每日上午9:00分别以电针连续治疗14天后,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测各组大鼠动作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坐骨神经损伤段c-fos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针治疗后各组大鼠大体情况观察,神经干组和非神经干组大鼠于造模后第3日开始行电针治疗,当治疗2周后,神经干组大鼠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反应敏捷,肢体活动较造模后得到明显改善,立足正常,伸趾正常,爬行时造模后肢可屈伸,有协助爬行能力,足跟部与足趾溃烂水肿程度减轻,出现的伤口处结痂逐渐愈合。而非神经干治疗组大鼠精神状态一般、反应灵敏性较迟钝、肢体活动略有轻微伸趾、立定能力较差、爬行时造模后肢屈伸不明显,对协助爬行能力减弱,足跟部与足趾溃烂水肿程度略有减轻,伤口愈合能力较迟缓。检测结果表明:治疗2周后,在坐骨神经损伤局部,模型对照组c-fos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O.05),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干组c-fos含量低于非神经干组(P<O.05),有显著性差异;非神经干组c-fos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O.05),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干治疗组c-fos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O.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于神经电生理检测来说,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5);非神经干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有所上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5)。神经干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有所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5)。神经干治疗组和非神经干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升高,但神经干治疗组较优于非神经干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1.针刺环跳穴不同组织部位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采用电刺激环跳穴神经干组和非神经干组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可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说明针刺环跳穴内不同组织部位可明显促进坐骨神经纤维的修复。3.采用电刺激环跳穴神经干组和非神经干组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可明显降低c-fos的含量表达。这可能是针刺环跳穴不同组织部位治疗坐骨神经损伤作用机制之一。4.采用刺激参数相同的条件下,电刺激环跳穴神经干治疗组c-fos含量低于非神经干治疗组,在神经电生理方面,电刺激神经干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非神经干治疗组,说明电刺激神经干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好于电刺激非神经干治疗组的治疗。5.下调坐骨神经组织中的c-fos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针刺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有效作用机制之一。解析针刺不同组织部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与疗效优劣,对针刺疗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形成确切的指导作用,对深入研究、提高针灸疗效提供科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