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对资源不等内外群体的分配公平性及心理理论的作用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ab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配公平性主要探讨人们如何平衡个体和群体的需要、何谓公平分配以及如何公平分配,是幼儿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分配公平性包含了平等原则、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Deutsch,1975),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越来越能够综合考虑各个原则。然而,幼儿的分配公平性的发展非常复杂且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关系、资源不平等、情绪、心理理论等。群体身份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幼儿对拥有相同群体身份的个体表现出内群体偏爱,但当群体间已有资源不平等时,如何解决不同群体之间的资源差距,是儿童经常面临、经历和学习的情境,也是儿童的公平观念不断发展、成熟的必经过程。心理理论作为儿童理解自己及他人知觉、情绪、愿望和信念等心理状态的能力,是分配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社会认知基础。随着心理理论的发展,儿童可能会更多地考虑他人的观点、欲望和情感,从而更关心他人的福利。正是通过对他人需求、意图和情绪的判断,结合儿童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舍弃,促使儿童做出与分配公平性有关的决策。然而目前为止,心理理论与幼儿群体间资源分配关系的研究还较少,幼儿对原有资源不均等群体分享行为的心理机制仍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以113名4~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两个实验,探讨群体间已有资源不平等时,同时受内群体偏爱和公平原则的影响,幼儿对资源不等内外群体的分配行为有什么样的特点,心理理论在其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实验1在群体间资源不均等情境下,采用3(群体:内群体、外群体1、外群体2)×3(物品:需要物品、非需要物品、非需要性个人物品)的实验设计,以幼儿分给不同群体人数的百分比为因变量,基于需要性探讨4~6岁幼儿对资源不等内外群体的资源分配。结果表明,分配需要资源时,幼儿会分配给有需求的群体;而分配非需要资源时,各组幼儿普遍会表现出内群体偏爱,同时有资源组幼儿也会关注无资源外群体的福利。实验2,采用3(群体:内群体、外群体1、外群体2)×2(不平等条件:有利不平等、不利不平等)×2(损失条件:有损失、无损失)×2(心理理论:通过、未通过)的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4种不平等情境下的公平选择的人数作为因变量,考查在有利/不利不平等情境下,内外群体和心理理论对4~6幼儿平等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配情境对自己有利时,有资源的幼儿更愿意对内群体和无资源外群体选择平等分配,无资源组幼儿更倾向于对内群体选择平等分配。与有损失情境相比,无损失的情境下幼儿更愿意选择的平等分配。当分配情境对自己不利时,有损失条件下幼儿会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无损失条件下幼儿则会表现出利他性分配;在有利有损失情境下,心理理论显著影响幼儿的平等分配。通过对两个实验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对需要性资源分配时,幼儿会对内群体和外群体中需要的群体都给予帮助;而对非需要物品和非需要性个人物品分配时,幼儿会更多的表现出内群体偏爱,与此有资源个体也会关注无资源群体的福利。(2)有利情境下,有资源的幼儿更愿意对内群体和无资源群体做平等分配,无资源的幼儿更愿意对内群体做平等分配;较有损失情境,无损失的情境会促进幼儿的平等分配。不利情境下,有损失时幼儿会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无损失时幼儿会表现出利他。(3)幼儿在做决策时需要很多的社会认知能力来平衡诸多的动机,心理理论是影响幼儿分配公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在局部地区仍显得十分突出,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仍然比较庞大,且呈现出分布范围广,地区差异大的特点。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我们坚持不懈开展长期性扶贫工作的同时,还需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探索出与各地区现实发展情况相匹配的扶贫开发模式。旅游已成为人们选择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将扶贫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扶贫这一新形式引发了高度关注。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现实情况以及
目的: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显示乳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肿瘤中排名第一,全球每年新增大约170万乳腺癌病例。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尽管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措施不断改善,但乳腺癌仍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前的研究表明,VASP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骨架重排,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VASP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然而,其作用机
伪装情绪是指在情绪交互的过程中,人们展现实际不存在的积极或消极情绪,放大亦或是抑制原本的情绪。伪装情绪是一种情绪策略选择的结果,表现者所展现的情绪在当下可能并未发生,但却能在某种程度上令人信服。在很多社会情境中,人们会策略性地管理或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情绪和亲社会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情绪是人们亲社会的动力,同时也是亲社会行为之后产生的结果之一。亲社会行为可能是对他人的真心关心,比如
目的:探索外周血DNA整体甲基化和羟甲基化的改变作为冠心病(coronaryartery disease,CAD)风险因素的发生机制。方法:(1)在一项纳入了265名冠心病病例和270例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
身处网络大舞台中,互联网拓宽了人们表演与观看的范围,作为社交媒体两大巨头的微信和微博,已然成为用户活跃地进行自我表演的场所。作为微信和微博主力军的90后,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在网络空间中的呈现也较其他年龄层的人群更加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因此本文选择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作为调查的田野,选取90后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重点研究了90后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的自我呈现行
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终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分析资本主义统治问题、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微观统治问题的阐述立足于资本主义统治方式的变化,是进行资本主义批判的前提。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入手,详细考察和梳理了资本主义的物化、文化工业、社会心理、科学技术和消费等微观统治方式,提炼了资本主义微观统治的隐匿性、现实性
偏义复词是一类特殊的词汇,语言学界对该类词汇的研究从未停止。众多专家学者从偏义复词的定义、名称来源、古今偏义复词的对比、发展演变等角度对其进行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促进了偏义复词的研究和发展,对汉语词汇的研究和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本体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关、相对的单音节语素组成,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中央详细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自此,全国各地均开始开展精准扶贫。信息作为贯穿扶贫工作始终的重要元素,其传播的有效程度将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实施与扶贫效果。目前关于扶贫信息传播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现状、电商扶贫的创新扩散与信息需求等方面成
汉字书写系统具有区别于拼音文字系统的独特属性,揭示汉字阅读的大脑神经机制越来越受到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广泛关注。与拼音文字的线性排列不同,汉字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从而在汉字阅读中需要更多的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加工。与之相应,汉字阅读比拼音文字阅读需要更多激活大脑左侧额中回(MFG)区域,该脑区被认为是汉字特异的阅读脑机制。但是,随着更多研究发现,MFG在汉字阅读中的功能受到了质疑,主要是有研究者发
佛陀十大弟子是释迦僧团中的声闻弟子,在诸多弟子中因修持佛法,各有“第一”而闻名。在早期佛教时期,有“大弟子”、“四大弟子”的说法,但没有关于“十大弟子”的称谓。可以说,“十大弟子”这一称谓,是产生于汉文佛教经典中,并将其标为“十大弟子”,并赋予其第一的内涵。三国时期汉译的《维摩诘经》中列有“十大弟子”,东晋时编纂的九卷本《佛说灌顶经》首次将《维摩诘经》所列的佛陀声闻弟子,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