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并借鉴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从共时平面对汉语和日语位移义表达方式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描写和解释。通过语言事实的描写认证了汉日位移义表达方式的异同,并对汉日途径方向词的对应关系,语言选择性等问题进行了新的对比研究,补充了目前汉日位移表达方式对比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概述了汉日位移义表达方式对比研究的现状,介绍了讨论的主要问题,说明了理论依据及研究取向。
第二章,通过对汉日位移义表达方式的考察,总结出了汉语和日语位移义表达方式的异同。汉语和日语位移义表达方式的共性表现为: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和日语的“途径方向词”都是用动词来表达,而且汉语用动补结构,日语用复合动词来表达位移是十分常见的表达方式。个性表现为:(1)日语有时可以用光杆动词表达位移,但在汉语里却必须要采用“动补结构”的表达方式。(2)日语可以单独使用“途径方向词”表达自移事件,但在汉语中必须要添加处所名词或“来、去”。(3)汉语和日语都存在“途径方向词”,但在数量上日语比汉语的途径方向词多,所以汉日“途径方向词”的对应关系很复杂。
第三章,从语义角度对汉语和日语位移义表达方式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解释。首先,从词汇化的角度来看,日语中有一些位移动词既可以表达方向,又可以表达移动方式,而相对应的汉语位移动词却并不一定具有两重意义。因而日语使用光杆动词进行表达的地方在汉语中却往往要采用“动补结构”的方式。其次,从主事件和副事件的角度,分析了汉语动词和途径方向词之间的关系以及日语复合动词内部两个语义之间的关系,指出汉语和日语在语义层面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会投射到语言形式上。另外,我们运用有界和无界理论解释了汉语和日语位移义表达方式上的共性。
第四章,从思维角度首先解释了汉语和日语表达同样的位移信息时有时采用或倾向于采用不同表达方式的原因在于汉语和日语的途径显性化之间有差异。另外,还运用扫描理论解释了汉日主观位移表达方式不同以及途径方向词对应关系不同的原因在于:日语中可以采用顺序扫描和综合扫描两种方式时,汉语有时只具有综合扫描的表达方式。
第五章,概述了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以及我们得出的结论,同时归纳了没有涉及到的汉语和日语位移义表达方式的其他相关问题,为今后做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引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