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教育平等权的宪法保障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121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教育权是个人发展的最基本权利,是公民生活权、政治权、劳动权、工作权及参加一切社会活动的权利的基础和前提。宪法学界对受教育权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并认识到教育平等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以农村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平等权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目光锁定在农村学生身上,试图为他们教育平等权的宪法保障找到实现的路径。本文首先对教育平等权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分析了教育平等权的含义,指出其具有人权与公民权两个方面的属性,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受教育机会均等;享受国家教育资源均等;差别待遇及对弱势者的补偿。在我国,农村学生的教育平等权受侵害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在城市的民工子女入学机会不平等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村学生受教育权的不平等状况不符合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的精神。本文在第二章通过对外国宪法规范和国际人权公约的分析,发现教育平等权已是各国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利,各国在权利的享有主体方面、免费义务教育的规定方面及差别待遇、禁止歧视的规定方面都是值得我国宪法借鉴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仅有书面的宪法规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切实可行的违宪审查制度来保护。本文在第三章着重选取了美国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和“移民子女学费案”来分析美国的教育平等权司宪实践。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中国的问题。当然中美在教育权领域的不平等表现是不同的,但这并不妨碍进行比较和借鉴。因为美国的这两个案例分别以种族、居留身份作为差别待遇的标准,而中国城乡学生的差别对待是以户籍身份作为标准,都是因出身或身份遭受歧视,因此都是违反了了国际人权公约关于平等教育权的基本精神。同时也是违背了教育平等权的本质。因为按照平等权的基本原则:“相同情况同样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不得进行不合理的差别对待或歧视。在前三章的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指出了实现农村学生教育平等权的路径。第一,立宪思想上强化平等理念,认清平等权在人类社会中具有的重要地位,从而在立法中贯彻教育权平等原则;第二,修改宪法中与平等权精神相悖的条文,并使平等权的一般要求与禁止歧视条款结合起来;第三,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对农村学生实施行政上的倾斜性保护;第四,建立宪法审查制度。
其他文献
怀梆是河南地方戏曲中一个古老的稀有剧种,因其产生并流行于古“怀庆府”(今焦作地区)的河内(沁阳)、济源、温县、孟县、修武、武陟、阳武(今原阳)一带,故称怀梆,又叫“怀庆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大的政策课题,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努力构建和完善自己的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而对于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来说,在其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几年来,我差不多走遍了河北大地上的长城。北京、辽宁、内蒙古、山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浙江等地的长城也有涉猎。长城在我的心里越来越丰满,越来越鲜活,越来越让我感动不已,越来越让我欲罢不能。或许长城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许我也已经成了长城的一部分,哪怕是一块砖瓦、一介草木。  我的长城摄影实践活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开始,我也是致力于把长城拍得好看,过分追逐着季节和天气。虽然也有一些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这是一篇以探讨中世纪西方社会教区制度的历史与功能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作为罗马帝国末期的一项宗教制度,教区制度在漫长的中世纪中逐渐嵌入到社会肌体且具有了社会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