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制剂的初步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ohoha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是提高作物秸秆利用效率、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环境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北方地区秋收后玉米秸秆原位还田因低温而腐熟太慢,对耕整地、播种质量等产生不利影响而不能普及应用,大量秸秆运出农田或焚烧,造成了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本研究选用课题组从自然界锯末中分离出的高效降解玉米秸秆复合菌系对GF-S3、GF-S72,研究其产酶特性,优化发酵条件及液态发酵条件下对秸秆的降解能力,并制成生物菌剂,应用于大田。为解决北方低温条件下玉米秸秆田间降解难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GF-S3、GF-S72复合菌系测定生长曲线、pH值、纤维素酶活性、秸秆降解率、木质纤维素组成,GF-S3、GF-S72复合菌系15d的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23.50%、25.50%。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残余量分别从培养前的2.60g、1.38g、0.42g;2.56g、1.37g、0.42g降解到1.27g、1.17g;0.70g、0.65g;0.24g、0.23g。2.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及玉米秸秆降解率并且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发酵条件,复合菌系GF-S72的最佳摇瓶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初始pH=8、培养温度10℃、培养时间6d、装液量18mL、以尿素为氮源、氮源浓度为0.1%、混合氮源比2:1、碳氮比20:1。3.研究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菌系的制剂配方。结果发现最佳载体为硅藻土,菌液:载体=3:1、菌剂与秸秆配比为0.05 g/2 g,GF-S72复合菌剂pH值为8.2;含水量为1.42%;纤维素酶活性为0.879 U·mL-1;OD为0.302;保藏湿度为10%,保藏温度为15℃,此条件下保藏期目前可达3个月。4.结合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及多种酶活性指标,来验证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剂性能。GF-S72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在室内土培条件下为15℃>10℃;在室外土培条件下为GF-S72>LK>CK;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为LK>GF-S72>CK。GF-S72处理后的土壤酶活性:在室内土培条件下,14d时10℃、15℃的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14 mg/g、1.42mg/g;28d时10℃磷酸酶、脲酶分别为51.73 mg/g、3.42mg/g;15℃磷酸酶、脲酶分别为58.23 mg/g、4.10mg/g。在室外土培条件下,14d时GF-S72、LK的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30 mg/g、1.20mg/g;28d时GF-S72的磷酸酶、脲酶分别为47.29 mg/g、3.40mg/g,LK的磷酸酶、脲酶分别为45.05 mg/g、3.22mg/g。在大田试验条件下,14d时GF-S72、LK的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28 mg/g、1.42mg/g;28d时GF-S72的磷酸酶、脲酶分别为51.90 mg/g、3.49mg/g,LK的磷酸酶、脲酶最高分别为57.30mg/g、3.59mg/g。
其他文献
试验于20142015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东武村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以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泰农18为供试材料,设置四个施氮水平[不施氮(NO)、施氮量180 kg ha-1 (N180)、2
根据我国现在小麦育种目标,培育抗病、优质的小麦新品系是小麦育种的使命,培育聚合多个基因的小麦品种,积优质、抗病、营养品质好为一体是小麦育种的当务之急。传统的表型鉴定方法难以准确选择具有2个以上优良基因的个体。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含有多个优良基因的聚合体。本研究通过对具有高蛋白基因GPC、优质亚基5+10和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分子标记分析进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生产、消费和出口国,总产量、总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占全球的40%以上,花生生产的发展对保障植物油脂和蛋白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花生锈病是我国南方和长江流域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发生时可引起30%-50%的减产并可影响荚果的正常发育、降低含油量、增加黄曲霉毒素污染,因而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种植抗病品种是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目前我国栽培油菜的主要类型为甘蓝型油菜。甘蓝型油菜(B.napus L.2n=4x=38,AACC)为异源双二倍体,由基本种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在自然界通过种间杂交后双二倍化进化而来。研究油菜种质资源对于指导油菜生产及种质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形态学方法,品质分析及SSR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的93份甘蓝型油菜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农艺性状基本统计量分析表明,11个农艺
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水稻的两大病害,在水稻种植区域经常发生流行,给水稻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培育抗性新品种是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技术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的性状改良。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将优良粳稻恢复系R18与广谱高抗稻瘟病的品种75-1-127(Pi9(t))杂交,并对杂较后代进行回交和自交,改良R18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