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G发动机TWC甲烷起燃特性试验与仿真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an_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能源和环境的问题的日渐凸显,节能和减排已成为我国制定方针政策时所必须要考虑的战略问题,而内燃机工业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节能、减排”这两大主题的推动。针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降低尾气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将天然气应用于汽车动力正是有效方法之一。而我国针对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的排放法规也越来越严,未来国Ⅵ排放法规中采用的WHTC(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e)循环是对车辆冷启动和热启动等工况的排放进行全面考核,且对甲烷的限值更加严苛。因此为满足未来法规要求需采用专用尾气后处理装置,如三元催化器(Three Way Catalyst,TWC)。不同于传统汽油机碳氢污染物的排放,在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发动机的排放污染物中,甲烷占了碳氢污染物的主要部分,而且甲烷被氧化催化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使TWC尽早对甲烷起燃,降低发动机实际运行中的甲烷排放。本文基于小样试验,针对CNG发动机专用TWC建立甲烷起燃过程模型,探究不同物理参数下甲烷起燃过程的差异性并分析原因。进一步考虑空燃比波动情况,探究不同空燃比波动相关参数的影响及其规律。同时考虑催化器后市场中的替代使用,提出有关甲烷起燃特性的表征量。首先,本文比较了不同物理参数下甲烷起燃过程的差异性并分析原因。结果表明:在单一变量的情况下,高空速推迟了甲烷起燃和完全转化状态,但空速越高其影响效果变得相对有限;载体开口率需增加到一定程度,其促进甲烷起燃的效果才相对明显;载体孔密度越大,催化剂对甲烷的起燃和达到完全转化状态提前,但孔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其影响变得相对有限;而改变载体壁厚对催化剂甲烷起燃的影响相对有限;针对甲烷起燃过程,壁厚较小的催化器对空速变化的适应性相对更好。此外,本文分析了不同空燃比波动条件和TWC储氧能力对甲烷起燃过程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在空燃比波动的一定范围内,空燃比波动振幅的增大会降低甲烷的起燃温度(T50)和完全转化温度(T90);而空燃比波动的浓燃占空比越大,可相对降低甲烷的T50和T90;空燃比波动的中心由偏稀变为偏浓,可以促进甲烷起燃;TWC的储氧能力越强可减小λ波动的影响;CNG发动机专用TWC工作在微浓的进气条件下有助于甲烷的起燃;同时总结提出将催化器的储氧能力和出口温度作为其甲烷起燃特性的表征量。
其他文献
当前变电站远方操作大量运用,顺控操作也正在推广,而顺控操作中对于断路器位置的第二个判据依旧是个难题,本文将从实例出发,简述电流判据作为第二个判据在实际中应用,指出其
池田大作先生认为生命的尊严是高于一切的,是人类普遍的价值基准,它具有三个特征:绝对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是一种绝对的存在;平等性,即生命没有先后顺序,没有男女、肤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做大做强自身的需求和动力日益增强,而股权再融资是增强上市公司实力和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定向增发是证监会鼓励大股东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解决股权分置时期遗留问题、完善上市公司产业链、减少关联交易和同行业竞争的一个重要举措,此方式给予了上市公司较大的自主决策的空间,因此上市公司存在向大股东低价定向增发、增发后高额派现等利益输送问题。亨通光电作为国内产业链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回肠新膀胱术中采用输尿管新膀胱黏膜对黏膜吻合方式对于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输尿管的返流情况,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肾功能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后恢复情况
继2004年出现转折之后,近两年来全球光通信市场继续好转,多数领域都出现了可观的增长,并且前景看好,业内人士信心也大为增强.以光纤光缆、光网络硬件和FTTH为重点,介绍了近年
随着税务相关事宜的增加和税务案件的曝光,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建筑公司来说,税务风险管理更为重要。建筑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领导者,深受税务机关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工作中所获得的满意感。尤其是作为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其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共服务的水平。在组织中,领导行为作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前因变量,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关于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是根植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家长式领导理论相对于西方的领导行为理论却研究较少。同时,以员工个体心理因素在领导行为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影响机制仍无法定论,对领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产生了大量的图像资源。由于云存储的便捷性,人们越来越喜欢将图像上传到云端保存。如果上传的图像没有经过技术保护,很容易泄露隐
为明确小麦根围土壤中细菌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拮抗机理及作为生防菌株的应用潜力,对从江苏省姜堰市小麦根围土壤中分离得到的37株假单胞细菌进行了平板拮抗作用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