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引入“心理治疗师之成长与发展共同核心问卷(DEVELOPMENTOFPSYCHOTHERAPISTSCOMMONCOREQLIESTIONNAIRE)”(Final1/91[NA]简称DPCCQ),调查中国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发展现况,包括职业相关特征、实践特征、治疗师对其临床实践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以及职业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
[方法]问卷调查法,方便及目的性取样。共收集问卷509份,其中有效样本452份,有效率为89%。样本分为医生背景的心理治疗师组、心理咨询师组、其他心理治疗师组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比较。
[结果]①职业相关特征:我国治疗师较国外同行年轻,且多处在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女性占多数,大多数为心理咨询师和医学背景的治疗师,除咨询师外,存在多重身份的情况。其学历多在本科以上,绝大多数都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但仅有一半隶属于专业协会或学会。理论取向多样,专业培训不足,理论培训、接受督导及个人体验的时间明显落后于临床实践,且彼此发展不同步,与欧美国家差距极大。②实践特征:我国心理治疗师在多个工作场所工作的比例高于国外,其中高校这一工作场所国外没有报道;每周心理治疗的工作量远小于国外同行;接诊的患者为成年人,多采用个别心理治疗模式;在治疗中绝大多数治疗师缺乏诊断;在对治疗设置的把握上,相对来说比较刻板而缺乏灵活性;特别值得重视和令人担忧的发现是,有1.3%的被调查者报告与病人发生过性接触。③中国心理治疗师对其临床实践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我国治疗师第一位的典型治疗目标是“允许患者充分地体验他们自己的感受”:在对其自身对治疗技术的把握方面尚缺乏自信;咨询师组的治疗师在实践中遇到了更多困难;与国外治疗师不同的是,我国治疗师在遇到困难之后,更倾向于寻求权威的支持;大部分治疗师在治疗中感受到的是“有治疗功用的参与”。④总体的职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我国心理治疗师总体上的职业发展是进步的,初学者组的进步较小。影响其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依次为:正式的督导、上课或参加研讨会、做个人体验、与其他治疗师一起工作、阅读与业务有关的书籍或期刊以及治疗之外的个人生活经历。正式的督导位居积极影响因素的第一位;消极因素包括与病人在一起工作的体验及工作单位的制度环境。
[结论]我国心理治疗师在心理治疗中的参与为“有治疗功用的参与”,职业发展也是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大部分治疗师处在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专业培训不足、临床实践不足、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中国心理治疗师培训与教育任务艰巨,专业队伍建设和职业化发展有待行业协会、学会的更大投入和政府相关部分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