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叙事作文中的过去时间概念迁移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y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迁移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显著特征之一,其研究备受二语习得和外语教育领域关注。概念迁移作为语言迁移研究的最新发展,近年来国内对于其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均成上升趋势。尽管如此,国内外二语习得界对于概念迁移的本质以及如何验证概念迁移发生莫衷一是。论文通过回顾概念迁移的理论基础(语言相对论)和概念迁移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发展,探讨概念迁移的本质,提出分析过去时间概念迁移的模型。
  为了证明概念迁移理论模型,本研究聚焦概念迁移八大领域之一:时间概念迁移。通过对比英汉语言过去时间概念的不同语言表征形式,本研究者提出如下假设:一语为英语的习得者和一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对于过去时间概念既有不同的语言表征形式,也有不同的概念化过程。一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描述过去时间时如果表现出区别于英语为母语者的组间差异、同一母语(汉语)的组内一致性,概念迁移就发生了。为了证实这一假设,本研究设计英语卡通电影描述任务,采取最大差异化抽样,收集了初二和初三年级、高中二年级、大学英语二年级三个组别、不同英语水平的中英文叙事书面作文,其中有效叙事作文为227篇。作为对照组,同时也收集了20篇英语母语说话人或者接近英语本族语的非汉语一语者书写的有效叙事书面作文。通过对比四组叙事作文中过去时间的语法标记,分析焦点群体访谈中时间概念和过去时间概念的文本,部分证明概念迁移确实发生。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概述,简述研究选题的理论动因和教学动因,阐明研究选题的独特性,简介相关术语和论文构架。第二章首先简介概念迁移的哲学基础语言相对论以及概念迁移构念的相关理论,然后回顾和评述概念迁移相关的重点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以追踪国内外概念迁移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发展。最后讨论时间概念化的相关研究。第三章提出分析概念迁移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包括概念迁移的四条一般性原则以及过去时间的中英文表征。本章具体分析中英文过去时间的语言表征形式,提出中英文过去时间原型性语法表征分别为汉字“了”和英文规则与不规则动词。第四章是对于过去时间概念迁移研究的实证,阐明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指出动画电影诱导叙事文本的合理性。第五章阐述研究发现,讨论研究发现的成因。第六章为结论,指出研究结论、研究意义以及研究不足之处,提出过去时间概念迁移研究未来发展前景。
  本论文具有如下创新点:
  第一、新的研究视角。本论文以语言相对论为基础,吸纳动态复杂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的基本思想,探究过去时间概念迁移在英汉两种语言语言表征上的可能性。通过构建概念迁移理论模型,强调语言与思维的互动关系,收集中国英语水平各异群体瞬时产出的叙事作文,对比英语母语本族者叙述作文,验证了过去时间概念迁移部分反生。新的研究视角对于目前国内单向探讨语言影响思维的概念迁移研究范式具有理论补充意义。
  第二、新的实证方法。当前概念迁移研究人员来自不同专业背景,既有心理学家,也有语言学家,造成国内外概念迁移实证研究大多不是在二语习得的理论框架内进行。国内有关概念迁移的实证研究较少,具有开创性的是基于语料库概念迁移研究。本研究以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的即时书面语写作为手段,收集一语(汉语)、二语(英语)两种语言叙事作文,同时收集英语母语或者接近英语母语水平的非汉语母语的英文叙事作文,辅之以焦点群体访谈,运用自然语言的常用分析软件分析学习者语言,研究方法更具多样性,利于探讨概念迁移的实质及其实现方式。
  第三、新的语言教学理念。纵观语言教学史,无论是语法-翻译法,还是听说法、直接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语言教学均强调语言形式、语言意义亦或二者的匹配。二语习得理论研究发现,语言学习一方面具有普遍性,语言学习者遵循内在的习得路径。另一方面语言学习也有变异性,在特定语言学习阶段,正确语言表征和错误语言表征会同时存在。引入概念迁移的理论,将基于概念的语言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利于克服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思维的不利影响,促进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向正确性和贴切性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英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构成了当今世界复杂的世界英语语境,世界英语语境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世界英语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起初,对世界英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语言形式的描写。后来以Kachru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开始采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社会生活的更各层面对世界英语变体进行观察与描写,促使二语型变体取得合法地位,也为语言学的研究带来一场范式革命,从此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研究世界
学位
“产出导向法”(POA)是我国学者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其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旨在解决中国大学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的弊端,提高大学外语教学效果。POA理论体系下的大学外语教学与传统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提倡“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即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用结合;而后者具有“重学轻用”或“重用轻学”的特征。因此,本研
学位
托尼·凯德-班芭拉(1939-1995)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她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最重要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拥有多重身份。她同时是小说家、散文家、记者、编辑、电影制片人、女权主义者、社会活动家和社区领袖。她的作品经久不衰,己被翻译成许多译文。她一生都用自己的文字争取美国黑人女性的精神解放。  《食盐者》是托尼·凯德·班芭拉的一部经典小说,在1981年分别获得了兰斯顿·休斯协会奖,美国
学位
英语写作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四项主要技能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大学生英语写作的状况不容乐观,其中主要体现在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缺乏写作积极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度不高,容易引起歧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当前的教学方法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英语课堂班级规模大而且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因此给与学生作文的反馈不够及时和充分,且反馈形式单一。其次,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不
学位
日据时期韩国文坛和社会对外国文化的吸收主要侧重于通过日本输入西方文学和文物。在如此之情况之下,部分韩国文人将中国文学作为外国文学,即世界文学的一个构成部分进行了积极的吸收,并试图以此来推动韩国近代文学的发展。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与批评之目的在于,以中国现代文学作为借鉴,来建构韩国近代文学,同时建立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主社会。  近代转换期的中国现代文学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以文
中国朝鲜族作家、民族抗战斗士金学铁(本名洪性杰,1916-2001),经历过抗日战争、朝鲜战争的洗礼,目睹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冷战格局下的对立斗争,他是东亚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和平年代,他追忆往昔并以在场者的视角、纪实的描述,忠实地记录了这段惊心动魄的东亚近代史。金学铁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创作的小说、散文和传记文学作品,是建立在其亲身抗战体验基础上的记忆书写,实现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
学位
擦音习得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语音学习模型的框架下,通过分析天津方言背景英语学习者英语摩擦音的声学特征来探究母语辅音系统对二语擦音习得的影响。本研究从GlobalTIMIT(L1_Tianjin)和GlobalTIMIT(L1_English)两个语料库中各选10名天津英语学习者(男女各半)和10名美语母语者(男女各半)的音频,从中提取出自然朗读的连续语流中的擦音,分别对比中
本文以韩礼德的指称理论作为基本理论框架,引入了夸克的间接回指理论,并参照Kreidler的定指和非定指分类方法,对英语the+NP(以the开头的英文有定名词短语thenounphrase)做了以下研究:(1)将英文有定名词短语the+NP分为四类指称形式:直接回指the+NP、间接回指the+NP、定指外指the+NP和非定指外指the+NP;(2)考察这四类指称形式的the+NP在科技文本、广
学位
瓦·雅·勃留索夫(В.Я.Брюсов,1873?1924)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领域的一颗明星。这位象征主义领袖在诗歌、文学理论、评论和翻译领域均有建树。勃留索夫在推动俄罗斯文学现代化过程中功不可没,他的文学探索对同时代人以及新一辈象征主义者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随着勃留索夫的小说创作《地轴》(Земнаяось,1907)、《燃烧的天使》(Огненныйангел,1907?1908)和《夜与昼》
本研究以元话语人际互动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元话语在不同时期的显著性特征及变化模式的考察,探讨了1966年、1986年和2016年三个时期博士论文写作中文本交互及人际互动元话语的历时演变情况。通过研究博士论文中人际互动元话语的使用情况,表明博士论文写作者在写作时会考虑读者的因素,因此论文中会使用非学术性的语言因素。而文本交互动元话语在构建读者友好型、有说服力的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从软硬两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