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率低、五年生存率低、死亡率高、易复发转移的特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上皮性卵巢癌的重要转移途径,Ⅲ期和Ⅳ期的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约为55%~75%。即使在初次手术不全或未清扫淋巴结的Ⅱ期和Ⅱ期卵巢癌患者中,补充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后也可发现有10%~20%的淋巴结转移率。多数学者认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上皮性卵巢癌的重要预后因素。本课题病例回顾性研究部分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和复发的因素,进一步探讨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以及积极治疗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以往研究认为,静脉化疗后药物到达腹膜后淋巴结的浓度较低,不能有效杀灭转移的癌细胞,而已有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腹腔化疗可以在腹膜后淋巴结达到较静脉化疗高约2-3倍的药物浓度。但临床上由于受到对患者组织、血液取材的限制,不能进行系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本课题动物实验部分通过测定卡铂经静脉与腹腔给药后在新西兰白兔血浆和腹膜后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取得卡铂经两种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选择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为病例回顾性研究,选取1985年~2000年我院收治的,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或活检术的17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用χ2检验、Kaplan-Meier、Logistic回归和COX模型回归方法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和复发的因素。
本课题的第二部分为动物实验研究,共用新西兰白兔雌性132只,其中12只用于卡铂经静脉与腹腔给药后血浆的取材,120只用于卡铂经静脉与腹腔给药后组织的取材。取材时间点分别为给药后0.083(5min)、0.5、1、2、4、8、12、24、48、72h。外周血标本经抗凝离心分离出血浆,将组织标本称重、干燥和消化。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浆和组织标本的总铂浓度。应用梯形法及公式法分别计算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及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正态性检验及独立性T检验进行血浆和组织的铂浓度及药代参数的比较。
结果:
一、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1.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5)、肿瘤病理类型(P<0.01)、分化程度(P<0.01)以及临床分期(P<0.001)等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在多因素分析中,仅有临床分期(P<0.001)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提示晚期卵巢癌更易发生腹膜后淋巴结的转移。
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01)、临床分期(P=0.0001)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P=0.0001)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时显示仅有临床分期(P=0.001)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P=0.034)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较早期明显为差。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04)、肿瘤临床分期(P=0.005)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P=0.001)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复发的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P=0.042)和临床分期(P=0.008)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复发的因素。随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的的增加,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复发率增加。
二、卡铂经静脉与腹腔给药在腹膜后淋巴结药物浓度的动物试验研究:
1.从本研究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可以看出,卡铂经静脉(intravenous,Ⅳ)和腹腔(intraperitoneal,IP)给药在体内转运为二房室模型。将消除相浓度取对数作图后为一直线,表明卡铂经Ⅳ和IP给药在体内的消除均为一级动力学。
2.本研究卡铂经Ⅳ给药后在血浆中即刻达到峰浓度(peaklevel,Cmax)(49.63μg/ml),而IP给药后1小时达到Cmax(4.53μg/ml),Ⅳ的血浆Cmax是IP的12倍(P<0.05)。卡铂经Ⅳ和IP给药后2小时血浆的浓度均己下降至2μg/ml左右,且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卡铂经Ⅳ给药后血浆的AUC0-72h(105.77±14.9h.μg.ml-1)是IP给药的AUC0-72h(49.54±11.03h.μg.ml-1)的2.14倍(P<0.05)。卡铂经IP给药后血浆的Vd(209.57±86.52L.kg-1)明显大于Ⅳ给药在血浆的Vd(55.23±18.50L.kg-1)。
3.本研究中,卡铂经Ⅳ和IP给药在腹膜后淋巴结内的浓度达峰时间均为0.083h(5min)。但是,IP给药后在腹膜后淋巴结的Cmax(28.54±15.32μg/ml)明显高于Ⅳ给药组的Cmax(11.35±5.05μg/ml)(P<0.05),两者比值为2.78。两种途径给药后铂浓度在2小时之前维持在10μg/ml左右,但均在4小时后开始明显下降至2μg/ml左右。卡铂经IP和Ⅳ给药的腹膜后淋巴结药物-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的分别为299.29±13.96h.μg.ml-1和169.31±45.18h.μg.ml-1,比值为1.77(P<0.0001)。
4.卡铂经IP给药后,卵巢铂浓度5min后达到Cmax(67.89±22.87μg/ml),而子宫的铂浓度在腹腔给药后0.5h达到Cmax(59.47±10.76μg/ml)。子宫与卵巢的各时点的铂浓度相似,明显高于腹膜后淋巴结内的铂浓度(P<0.05)。卡铂经IP给药后,子宫的铂浓度在12小时内>10μg/ml,卵巢的铂浓度在8小时之内维持在10μg/ml以上,而腹膜后淋巴结的铂浓度在4小时已开始明显下降至2μg/ml。子宫与卵巢的铂AUC分别为735±89.49h.μg.ml-1和699±45.51h.μg.ml-1,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腹膜后淋巴结的AUC(293.29±13.96h.μg.ml-1)(P<0.05)。
5.卡铂Ⅳ和IP给药后在组织与血浆AUC的比较用来表示药物在组织的渗透率:卡铂经Ⅳ给药的腹膜后淋巴结AUC与血浆AUC的比值(1.61),明显小于卡铂经IP给药的腹膜后淋巴结AUC与血浆AUC的比值(6.10)。卡铂经IP给药后,子宫与卵巢的AUC与血浆AUC的比值(15、14.27),则远高于腹膜后淋巴结AUC与血浆AUC的比值(6.10)。
结论:
1.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
2.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3.对己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不是影响其复发的独立因素。
4.卡铂经腹腔给药在腹膜后淋巴结的Cmax、AUC0-72h及组织渗透率均高于卡铂静脉给药,卡铂的腹腔化疗可能对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效果好。
5.卡铂腹腔给药在子宫和卵巢的Cmax、AUC0-72h及组织渗透率均高于腹膜后淋巴结,而且腹腔给药在子宫和卵巢内较腹膜后淋巴结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浓度。因此,卡铂腹腔化疗对腹腔内肿瘤的效果可能优于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效果。
6.卡铂腹腔给药在血浆的Cmax和AUC0-72h小于静脉给药组,说明卡铂腹腔给药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小于静脉化疗,腹腔化疗对机体的毒副反应可能较静脉化疗为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