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设施农业在实现增产增收的同时,面临的连作障碍问题制约其健康发展。通常作物连茬种植3~5年,病虫草害不断累积,导致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大幅下降,通过对栽种前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实现防治目的。为探究高效、无公害的物理消毒方法解决连作障碍问题,本研究试制了土壤微波消毒试验装置并验证除草消毒效果。首先在测定影响微波加热效果的土壤物理参数的基础上,建立微波加热土壤的仿真模型,研究土壤中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其次,通
【基金项目】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设施作物连作障碍土壤自动化处理机的研发与应用”(编号:K303032105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施农业在实现增产增收的同时,面临的连作障碍问题制约其健康发展。通常作物连茬种植3~5年,病虫草害不断累积,导致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大幅下降,通过对栽种前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实现防治目的。为探究高效、无公害的物理消毒方法解决连作障碍问题,本研究试制了土壤微波消毒试验装置并验证除草消毒效果。首先在测定影响微波加热效果的土壤物理参数的基础上,建立微波加热土壤的仿真模型,研究土壤中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其次,通过微波加热土壤的物理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并进行微波除草消毒试验探究;最后,根据除草消毒试验结果,对试验装置进行改进、建模仿真、模型验证和消毒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土壤物理参数测定。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土壤微波消毒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不同含水率土壤的介电特性、热特性等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土壤介电特性和土壤热特性分别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的高低呈正相关;土壤电导率随着含水率增大明显增大。(2)微波加热土壤的建模与仿真分析。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微波加热土壤的仿真模型,仿真计算2%含水率和700 W微波功率条件下,微波加热土壤5 min、再保温30 min后温度分布情况。仿真结果为:在测温区域内,土壤中各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为先升高后降低,且加热阶段温升较快,保温阶段温降较小,可利用保温阶段的土壤温度实现除草消毒的目的;土壤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但整体温度基本保持在50℃以上;土壤在水平截面上的温度等温线近似呈椭圆状。(3)微波除草消毒试验装置的试制及土壤加热试验。试制700 W微波土壤除草消毒试验装置,进行微波土壤加热试验,获得土壤温度场分布规律如下:三种含水率土壤各测试点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微波加热同一含水率土壤的温度分布规律为:土壤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壤深度,温度随着离加热中心的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微波加热土壤5 min后,三种含水率土壤的温度在保温阶段(5~35min)随时间的变化较小,最低温度都保持在50℃左右,基本达到镰刀菌的灭活温度。通过对比分析含水率2%(近似于干土)土壤加热试验和干土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微波加热土壤仿真模型的正确性。(4)微波除草消毒试验装置的除草消毒效果验证。选取两种杂草种子(黑麦草、狗尾草)和耐热性不同的两种真菌(镰刀菌、核盘菌)作为样本模拟土壤中的杂草和真菌,利用微波消毒试验装置进行除草消毒试验,并以试验样本萌发率评价该微波消毒试验装置的除草消毒效果。结果表明:杂草种子在湿土中,微波处理5 min基本可满足田间除草需求;镰刀菌在三种土壤含水率下,微波辐射5 min,保温30 min后,浅层土壤的灭活效果较好,深层土壤由于温度基本保持在镰刀菌灭活的临界温度50℃左右,导致消毒效果较差;对于核盘菌,微波处理时间延长至10 min,保温30 min后,三种土壤含水率中的核盘菌萌发率仍较高,不能满足消毒目的。(5)微波除草消毒试验装置的改进及效果验证。提出增大微波功率和加装谐振腔的方式对试验装置进行改进,以提高镰刀菌和核盘菌的灭活效果。建立微波功率1500 W、加装谐振腔的微波加热土壤的仿真模型,分析确定微波功率1500 W、270 mm谐振腔为最佳土壤消毒方案;试制试验装置并进行土壤加热试验,验证仿真模型正确性;通过除草消毒试验探究试验装置对黑麦草、镰刀菌和核盘菌等样本萌发抑制情况,结论是处理5 min,保温30 min后可灭活土壤中的所有杂草种子和镰刀菌,核盘菌在含水率10%的土壤中可完全灭活。
其他文献
SWEET基因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在不同物种中该类基因数量不尽相同。其所编码的蛋白为一类新发现的膜蛋白,该蛋白含有7次或3次跨膜α-螺旋,在空间上由2个3次跨膜螺旋的Mt N3结构域和1个起连接作用的跨膜螺旋组成,或由1个3次跨膜螺旋的Mt N3结构域组成。在植物中,该类蛋白被报道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糖类转运、宿主-病原菌互作、生长发育、衰老、协助离子转运等,它们既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
迟缓爱德华氏菌是水产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原菌之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防治迟缓爱德华氏菌一直是困扰养殖者和研究者们的难题。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目前已知迟缓爱德华氏菌利用T3SS、T6SS、鞭毛系统、铁吸收因子、群体感应、双组分系统和胞外素等致病因子在宿主细胞中侵染和存活。T3SS是迟缓爱德华氏菌中最重要的两个分泌系统之一,能够合成、组装、分泌毒性蛋白和效应蛋白
钼(molybdenum,Mo)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生物体内不能单独的发挥作用,通常以钼辅因子的形式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本实验室前期已完成了水稻533份种质材料在三种大田情况下秸秆和籽粒钼浓度的考察,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获得了一些可能引起水稻品种间钼积累差异的候选区段,其中最为显著的两个区段分别扫描自籼稻亚群和粳稻亚群,且位置分别在水稻第8号和第2号染色体上。进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离子组包括其体内全部大量和微量矿质元素,各种矿质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研究了水稻不同组织器官各种元素的分布及吸收转运特点,并且筛选出一些在特定组织高表达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本研究在533份具有广泛遗传变异的种质材料中挑选30份代表性材料,在水稻发育的三个不同时期,完成了对每个品种12个组织的取样工作
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和二脂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是脂质代谢的中间体,是磷酸、糖脂和存储性脂质合成的重要前体物。同时,PA和DAG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不同的信号转导过程,在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脂磷酸磷酸酶(lipid phosphate phosphatase,LPP)催化含磷酸基团的脂质如PA和二脂酰甘油焦磷酸(diac
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植物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作为豆科植物的一员,大豆能与根瘤菌互作共生并形成根瘤。在根瘤中,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由于根瘤是一个植物和根瘤菌共生的器官,根瘤中的基因调控方式可能和根中不同。可变剪接(AS)在转录后的修饰过程起关键作用,同时对蛋白组的丰富性有很大贡献。AS是如何参与大豆与根瘤菌之间共生的这一问题,
转录因子WIN1(WAX INDUCER1/SHINE1)属于植物AP2/ERF(apetala2/ethylene response factor)转录因子家族,可识别和结合于目标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CC盒(GCC-box)和DREB元件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Bn)WIN1功能尚未清楚。本研究首先分析了BnWIN1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BnWIN1在油菜不同生
几何画板作为现代化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软件工具,有着强大的功能,广泛地应用在空间几何以及数与代数领域。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复杂、枯燥的概念内涵,自主探索内在规律、性质,提升解题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构建高效课堂。
脂质是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成分,也是生物体内各种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基础物质,一些脂质也是生物活性物质或信号分子。脂磷酸磷酸酶LPP可催化PA、LPA、S1P等磷酸单酯脂质而形成DAG、MAG、鞘氨醇等,其底物和产物多数属于生物体内的重要信号分子和脂质代谢中间体。因此,LPP活性的改变将对生物体内脂质代谢和信号转导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有关植物LPP的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拟从突变体分析、遗传互补、细胞学观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