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反倾销协议中公共利益原则之确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各国反倾销法是建立在“倾销有害”论的基础之上,而WTO反倾销协议承袭了这种论调,虽然前后经过几次修改,但依然没有走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子。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所具有的隐蔽性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合法性(WTO允许各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保护国内工业)给各国频繁运用反倾销措施保护国内工业提供了便利,世界贸易大战愈演愈烈,国际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如何在国内工业利益及国际经济秩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成为近几年来法学理论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为此,理论界提出了种种设想和方案,其中增设“公共利益”条款成为倍受欢迎的方案之一,且在实践当中得到了一定范围的适用。本文即围绕“公共利益”展开论述,并对其在反倾销法当中的原则地位予以强调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实体规范及程序规范。 第一部分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出问题,即“公共利益”在反倾销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及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从法律的价值分析入手,对WTO反倾销协议的实质进行了深入地剖析,指出其“贸易保护主义”实质,并揭示出正是这一实质导致了反倾销法的价值上的失衡。 第三部分针对WTO反倾销协议的价值失衡列出了几种补救方案,通过比较分析几种方案的可行性得出结论——“公共利益”是平衡价值的合理措施。 第四部分阐述本人的观点,即提出应还“公共利益”应有的法律原则地位,并对该原则的立法体系(包括实体规范及程序规范)作了尝试性的论述。
其他文献
我国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在分则中增设了大量经济犯罪,新罪名的增设给刑法学界带来了新的研究空间,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某些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成为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社会主义国家犯罪成立理论形成过程的梳  理,比较三大法系犯罪成立体系的结构模式和各自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各自的特  点和优劣,在反思我
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创新形式,由于其具有不同于传统融资方式的资产信用融资、结构性融资和表外融资的特征,能快速清除大额不良资产,增强银行资产流动性,并提高商业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33亿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在我国许多城市,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其中细微颗粒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信托业的历史、现状与创新之路的考察.文章首先对信托业与营业信托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即是对信托业监管理论与现实的分析.根据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制度的研究逐渐兴起。其中有关制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西方学界,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是考察制度有效性的两种主要方法。新现实主义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着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伴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亟需扩大国际社会的
社区矫正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现在是世界上一些国家普遍适用的一种法律制度.中国的社区矫正还处于试点阶段,对于该制度的理论研究近年来才刚刚起步.本文从刑法学和社会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