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究TD对患儿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共患病等。2.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YGTSS评分及儿少主观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评估静心止动方对TD患儿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情况。3.根据不同患儿生活质量中各维度的特点予以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日常调护指导。方法:1.病例来源为2016年7月-2018年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患儿,按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修订本(DSM-V)中有关TD的诊断标准纳入年龄7-18岁的病例组患儿共131例;对照组选取既往无慢性疾病或精神类疾病、年龄7-18岁的患儿共50例。病例组患儿经静心止动方治疗6个月,选用YGTSS评分来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变化,并定期复查肝肾功、尿常规评估其安全性。2.选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量表(ISLQ)来评估患儿治疗前后对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变化情况,患儿独立填写该量表以减少父母影响等其他因素干扰,对照组儿童仅初诊时填写该量表,统计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病例组患儿经6个月治疗评估后,显效30例(25.21%),有效65例(54.62%),无效24例(20.17%),总有效率79.83%。2.病例组患儿ISLQ中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躯体情感八个维度,认知、情感两个成分,及总体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共患ADHD的TD患儿其同伴交往、学校生活、抑郁体验三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TD组P<0.01);女性患儿抑郁体验评分低于男性患儿(P<0.05),焦虑体验评分明显低于男性患儿(P<0.01),其余各维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4.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在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抑郁体验、躯体情感五个维度,认知成分及总体评分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三组患儿在生活环境维度存在差异(P<0.05),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在自我认识维度及情感成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5.TD患儿抑郁体验、焦虑体验、躯体情感三个维度,认知成分及总体评分与病程呈负相关;学校生活、抑郁体验两个维度及总体评分与年龄呈负相关。6.病例组患儿治疗后其ISLQ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七个维度,认知、情感两个成分及总体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提高(P<0.01),躯体情感维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1.静心止动方在对TD患儿的治疗上有着较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验证了韩师“从心论治”TD的理论。2.TD患儿生活质量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便是轻度TD患儿其情感、认知及总体生活质量也已低于正常儿童,这提示我们对于患儿情志问题的关注应贯穿始终。3.研究结果提示女性患儿在焦虑体验、抑郁体验方面较男性患儿更低,这可能与男女身心发育规律及性格相关。4.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相比,随着病情的加重,其生活质量中有关情感成分的满意度也随之下降;治经疗后TD患儿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这也印证了韩师提出的心神失调这一根本病机贯穿疾病始终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