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刺激着世界的神经。为应对日趋加深的经济衰退,许多国家相继多次下调利率,进入超低利率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利率究竟是复苏经济的“及时雨”,还是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助推器”,本文对此展开研究。首先,本文从“流动性陷阱”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溯源出发,全面阐述和评鉴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理论,探考希克斯、克鲁格曼、斯文森等经济学家对“流动性陷阱”理论的发展,进行比较借鉴,深入剖析和把握该理论的内涵。接着,对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唯一曾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国家——日本当时的经济表现以及采取的各种政策进行探讨,揭示零利率政策的各种不良影响,吸取其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降息周期中的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和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我国独特的经济体制改革现实,推断出我国并不具备“流动性陷阱”产生的条件,但存在其可能发生的潜在因素。末后,对于我国远离“流动性陷阱”的政策建议进行深层思考,为货币政策决策部门的利率实践提供一种贴近现实的理论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