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国际田联将女子七项全能纳入到奥运会比赛中,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已发展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阶段。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开展较早,发展也较为迅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先后出现了一批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如朱玉清1987年在罗马第二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就以6211分的成绩跻身世界前八强,马苗兰在1993年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更是以6750分的年度世界第三好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亚洲记录。但是在此后,中国女子全能运动员的成绩开始出现滑坡和徘徊不前的状态,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也逐渐拉大。如何缩短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尽快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身体形态等方面多项指标进行了较为深层次的比较分析,力求找出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差距的原因,为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1.从目前女子七项运动项目分析,加强速度、爆发力的训练将成为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2.在对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比较分析中,我国运动员不管在单项成绩,还是在总成绩整体水平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3.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高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体重,托克莱指数、指间距、上下肢长度等指标体系的比较中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有着明显差距,这也是制约我国优秀运动员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
4.在对国内今后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选材中应有针对性的将身高,四肢修长、体态身均且速度等爆发力较好的青少年运动员作为后备力量来重点培养。
5.加强教练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的联系,制定一套切实符合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训练方案体系,同时加强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全能能手型”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