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指期货(期指)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金融衍生产品,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价格发现、套期保值、丰富资产配置、增加市场流动性等重要作用。目前,境外(包括我国的香港、台湾)各主要证券市场均已有较为成熟的股指期货产品可供交易;我国在股指期货方面起步较晚,但进步快速,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并在当年10月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系统,经过近3年的运行后,正式的股指期货交易品种目前也正在积极筹备中。在这种背景下,对股指期货定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对于股指期货的数量化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指期货定价理论与实证、股指期货与现货价格引导关系、引入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等方面;但是针对中国大陆市场股指期货的定价实证研究还不多,且一般深度有限。本文选择基于中国大陆企业或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股指期货品种,对其定价效率及价格偏离的原因做出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香港市场的HSCEI股指期货、新加坡市场的A50股指期货、以及中金所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合约作为数据样本,首先使用经典的持有成本模型(COC)和无套利定价区间模型对以上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做出了实证检验;发现沪深300期指仿真交易合约的定价效率很低,价格偏离现象较为严重,存在大量理论上的套利机会(尽管沪深300仿真期指的近期合约的定价效率相对于早期合约有所提高,但依然偏低),而HSCEI期指和A50期指的定价效率则较为令人满意。本文又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合约的价格偏离现象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将股指期货距到期日的时间和股票现货市场行情指标纳入考虑,并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以上因素对于合约价格偏离程度的影响。经过实证检验,发现沪深300股票指数(现货)的高低对期指合约价格偏离程度的大小具有较为显著的解释作用,据此,本文认为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合约推出初期出现的严重的价格高估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国内A股现货市场良好行情和乐观情绪的影响。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最后给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股票现货市场、尽快推出正式的融资融券业务、尽快推出沪深300ETF等政策建议,以利于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交易品种推出后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