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玉米强大的雄花序对光合产物的争夺和消耗,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和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设计和实施了四个独立的试验。希望在了解玉米单位面积花粉量、花粉空间散落分布模型和满足受粉需求的花粉低限阈值基础上,探索玉米大田生产群体中间隔去除雄穗的最适比例、最佳空间排布和最佳去雄时期,以及去雄处理对籽粒百粒重、籽粒脱水速率、籽粒灌浆速度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在去雄处理群体中,留雄株比去雄株延迟若干天播种处理对受粉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玉米常规栽培条件下,玉米品种东农250单株雄穗花粉量平均为6.035g,折合单位面积花粉量为287 .40kg /hm~2;单株雄穗在二维平面坐标( x ,y;单位:m )上的花粉散落密度分布( Z;单位:粒/cm~2)方程为一椭圆抛物面: Z|^ = 27.0552-1.1157x~2-1.3946y~2,保证雌穗90%~100%受粉的距雄穗距离是70~170cm,在此范围内花粉散落密度为23~26粒/cm~2;如果以每雌穗500个籽粒,单穗花丝平面投影面积30 cm 2计,平均每花丝接受1.44粒花粉。按本地玉米栽培密度(垄距70 cm,株距30 cm)计算,单株雄穗可保证其左右各一垄、前后各两株雌穗100%受粉,可保证左右各两垄、前后各4株雌穗90%以上受粉,在大田群体中,前者留雄比例为1/15,后者留雄比例为1/45。2、去雄摘掉顶叶影响去雄株产量构成性状。去雄摘掉3片顶叶处理下的去雄株百粒重、穗粗、穗长及产量分别比对照(去雄不带叶,下同)减小10.70%、2.9%、6.59%及29.09%,与对照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在去雄摘掉1~2片顶叶处理下,上述各性状与对照间的差异则不显著;去雄摘掉顶叶1~3片处理对去雄株籽粒收获时平均含水率影响不明显。3、隔行去雄、余留1去3(即:将处理小区各行玉米分为去雄行和留雄行,去雄行雄穗全部人工去除,留雄行每留1株连续去除3株雄穗。下文其余处理简称与此同。)与早去雄(即:将孕穗期雄穗与包裹雄穗的叶片1~2片一起拔除,称为早去雄;当雄穗抽出但未散粉,穗颈可握住时拔除,称为晚去雄。下同。)处理组合平均产量比未做去雄处理对照(不去雄,下同)增产14.60%;隔行去雄、余留1去4与晚去雄处理组合比对照平均减产5.72%;其余处理组合在上述产量变化范围内呈梯度分布。4、不同的留雄比例和留雄株空间排布对籽粒平均百粒重有显著影响。去雄株平均百粒重比留雄株平均百粒重高0.317g;以隔行去雄、余留1去3处理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去雄比例过大或留雄株的位置分布不合理会导致百粒重骤增;晚去雄处理的籽粒百粒重略高于早去雄处理,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5、去雄处理可显著加快腊熟期至成熟期籽粒脱水速度。隔行去雄、余留1去4与晚去雄处理组合的留雄株籽粒脱水速度最快,收获时籽粒平均含水率比对照低26.44%;隔行去雄、余留1去3与晚去雄处理组合的去雄株籽粒脱水速度居第二位,收获时籽粒平均含水率比对照低23.96%;但在同一去雄处理群体中,留雄株反而比去雄株脱水快,这可归因于去雄使穗粗较大而产生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