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贸易交通的重要通道,也是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全长4000公里,沿途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丝绸之路整体研究:对话之路”项目,将这条已消失的交流之路又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中。2006年,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学者们对作为文化线路的丝绸之路的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历年来有关丝绸之路的著作成千上万,优秀之作也不胜枚举。但是将丝绸之路作为典型文化线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从丝绸之路“申遗”研究为的切入点,分析了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申遗”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丝绸之路陕西段和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文化线路为例,探讨解决遗产遴选、文化线路保护管理和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文化线路的保护管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文化线路价值构成研究是丝绸之路“申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4条文化线路的分析研究,认为应从时间、空间和遗产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并结合文化线路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对文化线路的遗产的价值进行研究和评估。同时以丝绸之路陕西段乃至中国为例,探讨丝绸之路文化线路构成遗产的主要类型和内容。丝绸之路作为典型的文化线路,跨度大、穿越的省、市众多,我国文化遗产“条块”管理模式已不适宜于文化线路的整体管理。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并依据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管理的现状,提出应在国家层面上建立文化线路遗产管理委员会,对分布于各省的文化线路遗产进行垂直式保护管理。与此同时,成立丝绸之路研究机构,机构不仅负责丝绸之路文化线路遗产的研究及资料收集,还对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有建议和否定的权利,从而实现专业人员对文化遗产决策工作的监督。而对于单体的文化遗产的管理,则应通过编制遗产保护规划、加大利益相关者参与遗产保护工作等措施和方法,实现文化遗产的战略管理。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发挥遗产价值和功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利用。维持遗产本体和环境的真实性是遗产保护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遗产旅游是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实现遗产旅游的过程中,不但应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措施等方式,引导遗产旅游的健康发展,实现遗产的教育功能,更应维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从而实现文化线路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的关中指陕西中部的关中平原地区。由于从宋代开始陕西关中东部和西部就属于不同的高级行政区管辖,所以人们在文化心理认同上相应地产生了“东府”、“西府”的认知。这
金属有机骨架(MOFs)以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之间通过配件进行衔接,形成多孔网状的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空隙率以及非常丰富的可调节孔洞结构。在当前水体环境的治理工
生物质燃料中含有的燃料氮含量较低,但是大约70%~100%(质量分数)的氮最终会转化为NO_x,并且秸秆等生物质燃料燃烧排放的NO_x含量较木质燃料等更高.此外,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面
应变测量技术是研究分析机械强度和机械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自动控制、自动检测、确保设备可靠工作和设计理论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应变的测量分析技术,
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位于“天下之中”,这里曾是古史传说中诸多族系、人文英雄活动的重要区域。进入文明时代之后,三代建都不离其地,历朝历代也多以此为京畿,可以说,河洛地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皮肤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但仍有不少患者于皮疹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
当今世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日益显现并不断强化,全球性的经济空间系统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地域,国与国之间的边境
人类希望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目标刺激,然而当两个目标刺激快速地连续呈现时,人类的这种能力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发布以来,全国各省(区、市)相继启动了电力市场的建设。如今,各省(区、市)的电力市场已渐成规
<正>一、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技术研究通过北京市科委鉴定2006年5月30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北京振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大兴生产基地会议室主持召开了“高层建筑外墙耐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