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预算反映的是政府基本的收支计划,即未来一个会计年度内政府部门预计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它为公众了解政府的动向提供了保障,也能反映出国家的政策意图和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法治化和民主化的逐步推进,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步伐也越走越快。另外,我国公众的主人翁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公众对国家政策和政府行为的参与欲望也愈来愈强,目前公众对财政预算,特别是对“三公”经费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于是财政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都是既是建立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的需要,也是满足公众对预算公开日益增高的呼声的需要。新《预算法》的颁布为财务预决算公开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到2014年为止的四年时间内,三公经费的公开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当然也存在更多的问题。论成效,一方面加快了新时期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型,建立法治政府、民主政府的进程;另一方面,对我国目前的反腐倡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问题方面,具体表现为,各预算部门公布内容简单,口径和标准不统一,缺乏相应的细化分析说明,问责机制落实的不到位等等。尽管如此,“三公”经费的公开也是意义重大的,它是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的重要手段,反映出政府执行“三公”经费透明化的决心,也为公众提供了与政府沟通的渠道,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政府。没有公开的权利就只会无限膨胀,只有公开透明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的产生,“三公”经费的公开也将进一步有效的唤醒中国公民的民主意识,真正推动中国向法治社会迈进。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期刊,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等方法梳理盘点目前我国预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的进程和现状,总结“三公”经费公开的意义,通过公开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继而在公开方面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利用公开这个契机,结合当下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的各项治理三公经费的措施,如公车改革等,探索治理三公经费问题的新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