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气候变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并且随之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系统比湿润半湿润区的生态系统脆弱,并且干旱半干旱区对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等的响应比湿润半湿润区敏感。因而探讨与研究干旱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问题以及碳交换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吉尔吉斯斯坦克孜尔苏山地生态观测站2014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的数据,运用能量平衡残差法(D)和能量平衡比率法(EBR)对研究区域的能量闭合程度做了初步的研究,以及分析了该区域在观测期间的碳交换的规律及碳通量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主要形式是有效能量和湍流能量。在整个观测期间,有效能量大于观测到的湍流通量,并且在湍流通量中潜热通量在一般情况下大于感热通量。通过研究该区域的D和EBR发现能量不闭合的现象,从能量平衡残差的日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在观测研究期间,能量平衡残差基本上在当地时间8到16时之间能量平衡残差大于零,即在每天的8时和16时的时候能量达到了平衡,而EBR在8、9、10、11月份分别为0.75、0.70、0.85、1.02。 (2)观测期间,从碳通量的月均值可以看出研究区域属于碳源的性质。碳通量的日变化呈“V”型,总体来看,白天9时到17时之间碳通量为负值,属于碳汇性质,一天中其它剩余时间碳通量为正值,属于碳源性质。 (3)碳通量的变化随着净辐射的增加有着明显的减小趋势而与潜热通量呈线性负相关,并且白天碳的吸收量与光合有效辐射有着正相关的指数关系,夜间碳的排放量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的指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