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的实证研究一一基于我国固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分析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造成的代理问题越来越突显。为降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带来的代理成本,股东对高管采用了各种激励方式,其中薪酬契约是被广泛采纳的一种激励方式。国外长期以来将薪酬激励视为一项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的公司治理机制。但是管理层薪酬契约是否真的有效?针对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从最优契约理论出发进行研究,认为有效的薪酬契约制度可以激励高管以股东利益行事。近年来,一种新的薪酬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它能够对“最优契约理论”难以解释的薪酬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管理层权力理论认为,高管可能运用自己的权力操纵董事会,达到“自定”薪酬的目的,从而降低薪酬激励效用,且管理层权力越大,高管越有能力参与薪酬制定,操纵自身薪酬。对此,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薪酬激励不仅不能彻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薪酬制度与执行机制还可能成为代理问题的一部分。
  在我国,现行的制度环境赋予了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较大的权力。国企改革的过程,是将控制权转交给高管的过程。国企“一股独大”,弱化了股东大会功能,董事会掌握在大股东于中,使得作为股东代言人的高管有较大的权力:加之国有产权的虚拟化及信息不对称,使对高管的监督形同虚设。此外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资本市场不完善都使得高管权力不受约束,使得高管在制定薪酬契约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我国相关学者研究发现,近年来国企高管的薪酬在持续增长的同时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在不断地削弱;还发现企业在盈利时,高管薪酬会有显著增长,在亏损时却未有显著减少,甚至出现薪酬不降反升的情况。这些现象都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最优契约理论”是不相符的。因此,本文认为此时管理层权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高管薪酬,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方向。
  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的现实背景,以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下的最优契约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为理论依据,对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本文旨在通过对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的研究,探究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即探讨以下问题:(1)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水平存在怎样的关系?(2)管理层权力是否对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产生了影响?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在管理层权力理论的指引下,基于两职合一、CEO任期、股权分散与权力综合变量构建衡量管理层权力大小的指标体系,选取2009-2011年深沪两市的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249个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管理层权力和高管薪酬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管理层权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现在管理层权力越大,高管薪酬越高,高管有自定薪酬的动机;第二,对于固有控股上市公司来说,高管可利用管理层权力来降低薪酬业绩的相关性,表现为管理层权力越大,高管薪酬对业绩越不相关;第二,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与盈亏业绩敏感度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具体表现为管理层权力越大,高管薪酬与盈利业绩越敏感,高管薪酬与亏损业绩越不敏感。以上结论说明高管可以利用权力来提高自身薪酬,影响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削弱薪酬激励的有效性,扭曲激励效果。因此,本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约束机制、构建有效的薪酬契约机制、规范高管薪酬的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基本框架: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并加以归纳和总结;第三部分理论分析,介绍了论文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以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的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研究假设:第四部分实证分析,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实证结果: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在前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改进建议,指出论文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其他文献
伦理想象是指在面临伦理困境时,洞察所处情形的伦理意义,在考虑利益相关者观点和态度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认知过程。它是一种能力而并非特质,可以通过反复强化来获得或提升,它是一种认知而并非行为,伦理想象的实现不意味着伦理行为的必然发生。对组织而言,伦理想象是促使组织做出伦理决策进而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外关于伦理想象的研究虽己渐趋成熟,但其开发的量表和研究结论在我国文化
期刊
2009年深圳创业板正式开启,创业板为我国中小企业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同时也为参与中小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资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退出渠道。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背后不乏风险资本的身影,这种特殊的企业发展模式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企业界以及投资界人士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风险资本和中小企业的成长有没有关系,风险资本机构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投资中小企业以及在其投资中小企业
学位
目的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2014年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卫生信息大数据平台建档的18岁以上且有完整基线资料的7161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HDL-C水平将研究对象分组:低水平组(HDL-C
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近年来一直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正如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陈清泰在“第十一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上所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在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中国上市公司应该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国内大量学者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进行研究,提出公司治理在中国微观经济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资本市场应当成为中国公司治理建设的推动力,继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
学位
会计盈余作为反映上市公司一段时期经营状况的指标,信息使用者对其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因此,基于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时,信息使用者通常将盈余作为特定企业信息的首要资源。LaPorta,Lopez-de-Silanes和Shleifer通过对公司股东控制层级进行层层追溯,识别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研究表明,实际控制人通过复杂的控制层级对上市公司进行控制,从而影响了公司的盈余质量,开创了对实际控制人研究的新领
学位
会议
本世纪以来,国内外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公司造假违规事件,如美国的"安然事件"和我国的"绿大地事件"。在这些事件的背后,这些公司都被揭示出存在着内部控制薄弱的问题,这意味着公司不能有效地发现或防范可能的风险,也引发了公众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关注热潮。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不但有助于上市公司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而且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
学位
近年来,由于我国固定资产一直处于高位增长趋势,公司"过度投资"问题引起了管理层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还处于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国有股一股独大、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政府监督滞后等现象普遍存在,体现出比较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过度投资便是委托代理问题的体现之一。"过度投资"己经成为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制约土市公司高级管理层的过度投
学位
自1990年和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日趋成熟,投资者数目逐年增加。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与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信度不高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正常发展的主要矛盾。一些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盈余管理现象频繁呈现在公众的眼前,这些现象的发生大大的影响了投资者心中会计信息的地位,无形中给了发展中的中国证券市场沉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