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斑综合症(WhiteSpotSyndrome,WSS)是养殖对虾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自1992年在中国台湾地区发生以来,迅速波及全球对虾养殖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为此,各国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从传播途径着手,控制其流行。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雄性生殖系统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的实验观察,研究感染WSSV的对虾精荚在病毒从亲代至子代垂直传播中的作用;对中国对虾越冬亲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感染WSSV的实验,采用活体取样的方式监控对虾感染WSSV情况,研究不同水温条件下WSSV感染中国对虾越冬亲虾的能力及致病性。为探讨WSSV垂直传播途径提供证据,为中国对虾无特定病原(Specificpathogenfree,SPF)苗种培育及WSSV的防治积累科学资料。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中国对虾雄虾(♂)进行人工感染实验,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感染后的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受WSSV感染情况,同时选取感染严重的虾样进行电镜观察。检测结果表明,精巢、输精管和精荚均可被WSSV感染,但性腺各部分受WSSV感染的程度有所不同,其中精荚受感染的最多,输精管次之,精巢最少。电镜观察结果显示,WSSV粒子只存在于精巢、输精管和精荚的结缔组织中,而在其他组织和各期生殖细胞中均未发现病毒粒子。巢式PCR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均表明:WSSV粒子感染了中国对虾的雄性生殖系统,且对性腺感染存在着一定的组织特异性。
第二,对中国对虾雄虾进行WSSV投喂感染实验,在确定其携带WSSV粒子后,将被WSSV感染的精荚人工移植到健康雌虾的纳精囊中,在无其它病原感染的情况下,促其产卵繁殖。统计各组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及无节幼体至潘状幼体的变态率,利用巢式PCR技术对亲虾及子代进行WSSV检测。结果表明,由于病毒感染精荚的植入而导致雌虾纳精囊也被病毒感染,且其受精卵、无节幼体和溞状幼体也不同程度的被病毒感染。对各组子代的跟踪研究发现,卵子受精率并没有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精卵细胞可以正常结合;而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其无节幼体的变态率则均受到WSSV感染的影响。其中WSSV对受精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P=0.045<0.05),感染组的平均孵化率(32.84%)比对照组(63.85%)要低的多。
第三,对中国对虾越冬亲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感染WSSV的实验研究,采用活体取样的方式监控对虾感染WSSV情况,研究不同水温条件下WSSV感染中国对虾越冬亲虾的能力及致病性。结果显示,高温组(18~21℃)和低温组(9~12℃)对虾累积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41<0.05),中温组(13~16℃)和低温组(P=0.45>0.05)则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越冬期和产卵期温度条件下,WSSV感染能力和致病力均有所下降。三个不同温度组中,对虾半数致死时间(TL50)低温组最长(13.5d),中温组次之(11.5d),高温组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只有6d,表明低温减缓了WSSV感染中国对虾的进程,延缓了WSSV的暴发时间。对比了两种活体取样方式在监控WSSV感染对虾时的效果,发现采血取样与附肢取样下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差异极显著(P=0.003<0.01),表明采血取样造成对虾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相对于采血取样,附肢取样对对虾机体损伤较小,更适合用来做活体取样监控越冬亲虾的病毒感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