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生活转向的发生与消费主义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发展中隐含着审美生活转向的文化逻辑。消费主义的兴起是一个现代性事件。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消费主义的蔓延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语境。它引起了人文学科生存语境及其话语方式的变化,改变了人类审美的既成文化环境和背景,使得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消费和消费主义是后现代社会的核心和动力,文化正是消费社会本身的要素。以符号和影像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它摧毁了文化的界标,加速了现实的内爆,模糊了高贵与低贱、神圣与世俗、真实与虚构乃至文化与自然的边界,导致了审美与生活、审美与非审美区别的消解。艺术和审美的自律性被打破了,美学的封闭性开始向实践性领域和文化化语境充分开放,审美由逼仄的艺术的王国转向了广阔的感知领域,转向以视觉影像和快感体验为核心的生产。审美风尚、格调、趣味渐趋丰富多样,变动不居。审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借助享乐主义的冲动亦开始浮出水面。在由消费主义与审美关联而成的问题丛结中,身体与欲望、视觉与影像、娱乐与休闲等正在凸现出来,蔓延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鲜明地表征着消费文化语境下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实践上正进入鲍德里亚所谓的“超美学”或“后美学”时代。 审美生活转向最为重要的一个表征是日常生活以审美的形式呈现出来。与传统审美主义相比,这一“形式”有其自身的秘密。它不再以个体的主体性为基石,不再以个体的生命经验为存在方式,不再是主体解放和自由选择的过程和结果,而是消费文化或文化工业操纵和控制的被动现实。在消费主义的文化语境中,审美和消费都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表征出来。审美借助消费等完成了对日常生活的殖民化过程,日常生活被赋予了形式,审美也获得了日常性。审美成为生活的指导原则和策略,成为一种自足的社会指导价值。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它鲜明地渗透在生活方式的形象生产和欲望消费中。美在更多的时候成为消费社会欲望机器上的润滑剂,成为欲望的感性显现,成为消费主义文化识形态的一种艺术包装。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呈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制造的幻象。在表面的审美大众化、民主化背后所风行的泛审美意识只不过是一种伪审美精神;真正的生活世界的审美化还是一项未竟的现代性工程。因此,在消费取代政治,成